jxcaipu logo
【陝西特色】西安葫蘆雞
30.1萬 熱度 30 收藏
morality過去

你們要的葫蘆雞來啦

葫蘆雞並非因為形似葫蘆而得名,而是因為製作工序繁複,經過清煮、蒸滷、油炸三道工序後,雞肉早已酥爛脫骨,吃起來皮酥肉嫩、香爛味醇,但出品卻是完整無缺。所以被稱為“迴圈雞”,取形狀完整之意,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葫蘆雞”。

相傳“葫蘆雞”創始於唐代天寶年間,出自於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之手。有一天,韋陟嚴命家廚烹製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採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制出,韋陟品嚐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爛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命家人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廚師採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爛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懾於韋陟的淫威,其他家廚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製的經驗教訓,在烹製前用細繩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爛,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時,韋陟才滿意。

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製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葫蘆雞的製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

食材
仔雞 1只(2-3斤)
蔥段 15克
10克
醬油 60毫升
料酒 25毫升
10克
桂皮 1小塊
花椒 20克
八角 2整顆
香葉 2片
小茴香 少許
草果 2個
肉豆蔻 2個
或者可以選擇超市裡燉雞的綜合香料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5
    將雞洗淨,放入清水浸泡1-2小時,沖掉血汙,將雞瀝淨水分,取1勺鹽和1勺花椒拌勻,把花椒和鹽均勻塗抹雞身和腹腔,按摩片刻,醃1小時入味; 去三尖(頭,翅,尾)
  • 步驟 2/5
    將雞的腰部用麻繩紮緊(暫且說腰部吧,紮緊為了防止雞散架),水燒開後將雞放入鍋中,加入蔥段和薑片,放入香料包,小火煮半小時,將雞撈出,用原湯浸泡,再次放入薑片和蔥段(用湯浸泡蒸雞是避免肉質發乾)
  • 步驟 3/5
    放到籠屜上蒸至熟透,鍋中添油,燒至8成熱,將瀝淨湯汁的雞放入油鍋炸制(熱油炸制,可以保證雞外焦裡嫩,用勺子不斷將油潑到雞身上這樣可以著色均勻,記得翻面,以保證色調一致)
  • 步驟 4/5
    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
  • 步驟 5/5
    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
小貼士

1.炸雞前,應刺破眼睛,瀝乾水分,防止入油爆炸;

2.炸雞時,開始用熱油炸,以保持主料的完整形態。中途改用溫油炸,以使油逐漸滲入主料內,炸成外焦裡嫩。

釋出於 2018-11-11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