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點菜時看到滷肉總會敬而遠之,覺得油膩,今日應好友之約動手做這道滷肉飯,在網上查了這道菜名的來歷,長了知識,也讓我一改平日的看法。
所謂臺式滷肉飯是早期艱苦的臺灣人所發明的平民美食,把肉皮和不能成塊的碎肉攪拌成肉餡作為原料,再以醬油慢熬做成滷肉,除了味道很下飯之外,用醬油滷過的肉也能比一般的葷菜儲存的時間要長。滷肉飯在臺灣南部也稱為"肉燥飯",肉燥也可以作為拌麵用,就成了另一個名小吃--肉燥面。滷肉飯各地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但基本風味類似,口味為鮮甜口。
今天做滷肉選用了偏瘦的五花肉,用小火慢慢燉熬,熬出肉的油脂和皮的膠質,使湯汁濃稠入味;熬得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軟糯鮮香,保證了肉的彈性,富有滷肉的獨特魅力;熬得豬肉中飽和脂肪酸大幅下降,有益於身體健康。香料所散發出的香氣與肉的香料混合在一起,用湯汁拌飯,來幾塊香糯的滷肉、Q彈的滷蛋,再來點綠色的青菜,想象一下,這美食是何等的鮮香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