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後坐在電腦前做事,喝了許多水,仍覺得口乾,其他同事也都這麼說。正好手上有份《江南保健報》,說到了“春季口舌幹,食療補陰虛”。仔細看了看,寫下來和大家分享。(感謝提供者)
原來在中醫的理論中,“口乾”的現象叫做“陰虛”。中醫理論中把人體分為陰陽兩部分,陰代表身體內血液、唾液、淚水、精液等液體。當口幹可以透過喝水來緩解時,證明體內的陰虛是因陽氣過剩而導致的,所以在補充了屬於陰氣的水液後,人體內的陰陽得到了平衡,口乾的症狀也就緩解了,而當口幹無法在補充水液後得到緩解,就表示體內的陰液已經嚴重不足了(原來光口乾是這個道理,我以前一直以為是天干,不過,這中醫的理論俺估計是學不會,太深奧了)。
要從根本上治療口乾,光喝水是不夠的,必須要養陰生津,養陰有許多方法,如果我們只是一般地口乾同,那可以從食療下手,平時多吃以下一些食物:鴨肉、甘蔗、黑芝麻、百合。
正好家中上次剩下半隻鴨想不出辦法消化,那就來個扁尖老鴨煲,扁尖還是去年我去天目山買回來的,在旅遊點買的,不敢多買,回來做了一次,比在無錫買的好,一直沒捨得吃,上飯店經常有這道扁尖老鴨煲,我也不知道這鴨是新鴨還是老鴨,權當作老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