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麻薯夾心抹茶紅豆麵包
7.8萬 熱度 60 收藏
躍頰背孟噸

方子自配,分量:1個大的或者2-3箇中等大小的

時間:1-2小時
食材
[麵糰]: 適量
乾酵母 2G
牛奶 175G
白砂糖 10G
2G
黃油 10G
[牛奶麻薯]: 適量
粘米粉 45G
糯米粉 55G
細砂糖 70G
[紅豆餡]: 適量
自制顆粒紅豆餡 190G(可以加到240G)
烹飪步驟
  • 步驟 1/9
    高筋麵粉185G,抹茶粉5G,乾酵母2G,牛奶115G,白砂糖10G和鹽2G揉至擴充套件再加黃油揉勻。這個我沒有專門一發,大約室溫醒發1個小時,期間準備好麻薯備用(根據不同麵糰種類可以不同處理,甜麵糰的話可以揉到完全狀態並且做足一發)
  • 步驟 2/9
    [準備夾餡用的牛奶麻薯]粘米粉45G,糯米粉55G,細砂糖70G和牛奶175G攪勻,過篩一次確保沒有面疙瘩
  • 步驟 3/9
    800W微波爐1分鐘——1分鐘——1分鐘——1分鐘意思就是每叮1分鐘取出來攪拌均勻,再放進微波爐再叮,總共4次。
  • 步驟 4/9
    放涼至不燙手的狀態,表面撒上土豆澱粉防粘,擀開成大片矩形備用
  • 步驟 5/9
    醒好的(或者一發好的)麵糰也同樣擀開成差不多的矩形面片
  • 步驟 6/9
    鋪上麻薯片,再鋪上紅豆餡。紅豆餡可以多加些,我是用的邊角料所以沒有很多我用的是做和果子剩的自制顆粒紅豆餡,做法參見以前寫的:【和果子。菊】如果用市售餡料的話會太甜,可減少紅豆餡的量,或者可以減麻薯部分的糖量
  • 步驟 7/9
    捲起來,收口朝下放置,兩端也捏合封口要確保麵包麵糰的部分能把餡料全部包裹起來,以免餡料爆出來
  • 步驟 8/9
    放在鋪好錫紙的烤盤上,表面蓋上保鮮膜,溫暖處末發45分鐘
  • 步驟 9/9
    末發好以後用刀片在表面割出紋路紋路我割得比較淺,不想讓餡料直接爆出來
小貼士

這款包做過N多次了,配方不固定用啥,因為這個搭配的都很好吃

有嚼勁的或是香軟的,甜麵糰或者淡麵糰,都搭得起來。

比如這次配這個麵包體的方子本來其實是想做貝果的

拿黃油的時候開啟冰箱發現一小包做和果子剩的紅豆餡,就臨時決定改做成麻薯包。

原計劃是做2-3只小的,整形的時候大概懶神附體,回過神來已經整成了一大隻

越看越有種強烈的肉龍既視感,我覺得這包可以改名叫抹茶紅豆龍 o(╯□╰)o

割包的時候手在抖,就怕一個不小心割太深餡料會爆炸。

喔對,這個割包的造型是我試驗過後定下來的款,不只是為了好看,口感很有加分

剛出爐的時候表面脆脆的口感最棒,特別喜歡掰上面一條條的脆麵皮啃~

群裡姑娘做去年11月巧克力主題作業的時候推薦了麻薯夾心可可軟歐。

呃不要問為什麼是去年11月,我囤圖囤個好幾年都是常有的事,你們都懂的。

麻薯做夾餡的麵包一看就覺得熟悉到感動,很多年前我十分鐘愛它

感覺是個比較常見的固定搭配,因為很多比較早期的食譜書上都有這樣的

比如《孟老師的100道小麵包》《麵包教室-5度冰種》這些很普及的老牌書

雖然不少書上都有出現這種款式,但以前在網上沒見被追捧過。

雖然可能只是我不知道,或者更可能是那個時候網上的方子少,玩烘焙的更少

沒有成群結隊的小夥伴,沒有現在這麼容易颳起一陣風。

如今被熱捧起來不管是因為蹭了軟歐風還是什麼,多少說明這個搭配經得起時間考驗。

而且現在各種麻薯夾心的餅乾啊什麼的也都熱起來了,這種搭配已經得到肯定。

話說標題要寫這包的名字的時候,我是蠻糾結的。

因為近年來才流行起來的軟歐這個詞,我是真心搞不懂定義。

本來猜測軟歐是在歐包基礎上加以改動,讓包體更柔軟以適合亞洲人的飲食習慣。

但是看網上方子,感覺低糖油的都有被叫做軟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區分要素

而且很多方子看起來糖油量也並不是非常低,完全就是常見的小麵包糖油量。

做法方面也只是一般甜麵包的做法,跟做歐包的方法也沒有幾毛錢的關係。

所以難道只是給那些向來就存在的低糖油麵包起個專門名字而已的意思嗎

並不是什麼特殊做法的話為什麼要聯絡上歐包這個概念呢,我感覺頭殼有些疼

名字最終還是樸實一點就叫它麵包了,就是這麼沒創意我也是很看不起我自己

或許我真的應該考慮叫它抹茶麻薯紅豆龍...= =!嗯越想越覺得其實還不賴

釋出於 2018-09-04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