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窩,想必有些人聽著比較陌生,但它與武漢熱乾麵、豆皮一樣,是非常受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它通常只在早餐時間(武漢人稱為“過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乾脆成了一個小洞,呈凹狀,武漢人不習慣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窩”。它經濟實惠,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的早點攤上都會有它的身影。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傳說創始於清光緒年間,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一名叫昌智仁的攤販,看到賣燒餅生意不景氣,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覆琢磨,他設計了一箇中間凸的圓形鐵窩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裡炸,很快就作出一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聞香而來,爭著嘗試這一新品種早點,吃到口中厚處鬆軟,薄處酥脆,覺得非常好吃,便問何名?昌智仁隨口答道:“就叫它面窩吧!”自此,面窩便流傳自今。面窩,作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武漢早點,流傳已經有一百多年。它色澤金黃,呈圓窩式,中間薄焦酥,邊圈厚柔軟,味正,含有蔥、姜、芝麻香,膾炙人口。記得剛寫博的時候,就有老鄉留言說是否會做面窩?有的是本人想嘗試,有的是為了老父親的思鄉情節。。。但當時很遺憾的是沒有專用的炸面窩工具,所以一直都在尋覓,前幾天終於在一個雜貨店看到,毫不猶豫的買了回來,可以還個願了,自己動手做出面窩來,當然還要來碗米酒,這才是武漢人最地道的吃法。
1. 面窩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姜,加入糯米是為了口感更好;加入黃豆是為了增香;大米、糯米和黃豆都要充分浸泡後磨成細米漿;米漿中加入適量的鹽、小蔥末和薑末調味,攪拌均勻後靜置十分鐘;
2. 炸面窩是專門的工具, 先放入油鍋中潤一下, 撒些芝麻,放入準備好的米漿;再撒些芝麻在表面上;放入油鍋時要注意用勺將中間撥一下, 讓中間形成一個洞(我一個人, 實在是無法拍照),炸至兩面金黃後撈出;
3. 武漢傳統的吃法是配上一碗蛋花米酒, 有幹有稀, 特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