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純天然酵種種子歐包
7萬 熱度 59 收藏
浮期妄年箕

說起來最近這陣嘗試的歐包方子,真的是有好幾款都相當喜歡的。想著要多來分享分享,可一方面是沒那麼多時間,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匆匆忙忙隨便寫寫就拉倒,兩者一結合導致行動力蹭蹭地下降……感覺這樣下去可能猴年馬月我也還沒把想做的想寫的給完成了(對,我自己想嘗試的和我答應了別人要分享的可能已經扳著指頭都數不過來了……),於是決定不管那麼多了,有空就來敲兩個字,一點一點把它們都完成。所以如果這陣子的菜譜裡面有前言不搭後語的現象,一定是我太累大腦停轉了……

碎碎唸完畢之後,來說一下這款包,這款可以歸類為穀物麵包了,多種種子類食材的加入,特別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亞麻籽,和長時間冷藏發酵,給這款包帶來非常迷人的香味。其實二發也可以室溫發酵,甚至時間緊的時候還可以加¼tsp乾酵母來加快程序,不過個人感覺還是隔夜發酵更能誘發出風味。另外說到亞麻籽這個東西,真的是做包時候非常好的一個原料,特別增香,而且它吸水性也不錯,添加了亞麻籽的配方水量可以往上走,絕對比相同水量沒有亞麻籽的麵糰好操作許多。拿這款配方來說75%的總水量,但麵糰其實一點都不難操作。我自己在第一次做的時候按照原方的水量來的,感覺麵糰挺紮實操作起來不大習慣,於是在第二次的時候把水量往上調整了一點,加了大約15g水,相對來說手感會更舒服些。如果你們也做的話,建議在加入乾料部分之前把麵糰控制在一個相對來說較溼軟垂墜的狀態,因為其他種子在加入後也是會吸收水分的。當然啦,如果是覺得新上手水量大不好操作的話,那就按照個人習慣調整水量吧。

注:方子產出重約980g中偏大型歐包一枚。原方出自Jeffrey Hamelman的《Bread》第二版,實際操作時略有改動。

食材
麵包粉 75g
94g
酵種(125%) 30g
亞麻籽 35g
黑麥全麥粉 40g
葵花籽 60g(我實際上替換了一部分南瓜籽)
黑白芝麻 總共30g
11.5g
酵頭 169g
浸泡部分 全部
烹飪步驟
  • 步驟 1/9
    提前一晚混合酵頭部分所有原料,21℃室溫環境下發酵12-16小時至完全膨脹。如果室溫較高,需要注意縮短時間,注意觀察酵種狀態,標準就是酵頭漲到最高點還未開始回落的狀態為最佳。同時將浸泡部分的亞麻籽與水在容器內混合,蓋保鮮膜放置。
  • 步驟 2/9
    第二天開始製作前準備好所有原料,將葵花籽,南瓜籽(如果用的話),芝麻放入烤盤,在預熱190℃的烤箱內烘烤5-6分鐘,激發出它們的香味。烤的時候儘量別走太遠避免烤焦哈
  • 步驟 3/9
    混合主麵糰中除了上述烘烤過的種子以外的其它所有原料,浸泡20-30分鐘。然後再揉到麵糰筋度形成。我最近也經常不浸泡直接快速地在盆內手揉一下(更準確地說是撩……)到麵糰有筋度。接著加入烘烤過的種子,輕輕揉勻,主麵糰溫度在24-25℃。我這次稍偏高一點點,25.2℃。
  • 步驟 4/9
    開始一發,室溫24℃大約需要2.5小時,期間根據麵糰狀態進行摺疊。如果麵糰相對比較幹,可以進行兩次間隔50分鐘的摺疊;如果麵糰比較溼軟,可以以25分鐘間隔拉伸摺疊四次。圖為第一次摺疊之後的狀態。
  • 步驟 5/9
    一發結束之後,將麵糰輕輕從盆內移出,用類似於拉伸摺疊的手法將四邊折入,然後翻過來滾圓,整形成表面有張力的圓形(如果做橢圓形就整形成橢圓咯)光滑面朝下放入藤籃二發。如果不割包,那就有接縫的一面朝下放入藤籃。
  • 步驟 6/9
    將藤籃套上一個塑膠袋,放入冰箱進行二發。根據冰箱內溫度不同,如果10℃左右需要大約8小時,如果在5-6℃則需要大約18小時。根據麵糰狀態判斷,二發至用手按下緩慢回彈一部分的時候就可以烤了。
  • 步驟 7/9
    預熱烤箱。a. 用石板的話,石板放中層,下層放一個空烤盤,預熱到烤箱的最高溫度。(最好260℃以上)b. 用鑄鐵鍋的話,鍋子放入烤箱中層,預熱到245℃。
  • 步驟 8/9
    接下來烘烤。麵糰從藤籃中倒出到烤紙上,割包。a. 如果用石板的話,把麵糰連油紙一起轉移到石板上,再在烤盤內澆一杯沸水製造蒸汽,馬上關門,溫度調至240℃烤20分鐘。之後取出烤盤和油紙,降溫到210℃,再烤20-25分鐘。根據麵包的上色程度,如果不喜歡烤色深,可以加蓋錫紙,個人覺得烤深一點味道更足。b. 如果用鑄鐵鍋,預熱好後將鑄鐵鍋拿出,小心燙,把麵糰連油紙一起或是直接將麵糰放入鍋中,加蓋,放回烤箱,馬上關門,溫度調至240℃烤25分鐘。之後開蓋,降溫到220℃,再烤20分鐘。根據麵包的上色程度可以加蓋錫紙。
  • 步驟 9/9
    烤好後的麵包放在烤架上放涼2小時以上再切。
小貼士

1. 關於這裡用的全麥黑麥粉,是帶有麥麩的。就跟小麥粉一樣,黑麥粉也是根據磨製提取的程度不同分為不同種類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粉,就用手頭有的黑麥粉即可。

2. 再來扯兩句關於製作歐包使用的麵粉。不同產區不同小麥品種甚至當年不同的氣候都會造成產出麵粉品質與口味上的不同。其實粉並不是筋度越高越好的,雖然筋度高吸水量大,能做大水量方子過過癮,但筋度特別高的粉在味道上可能反而會遜色一點,比如春小麥跟冬小麥比。這一點也是之前看我很喜歡的那本Ken Forkish的書的時候瞭解到的,他表達了對法國石磨粉深深的愛之後又描述了一番美國的高筋度粉在風味上如何無法跟法國粉相提並論,這一點我當然是沒有直接體會的,畢竟美國粉我也買不到,不過Ken對這類粉彌補風味的一個方法就是加入一定比例全麥粉或黑麥粉,以及使用大水量長時間發酵的配方。如果日後能接觸到其它產地的粉,還是很有興趣對比一下看看的。我自己用的小麥粉一般是兩種,有時候用德國的T550粉,如果有接觸過法國麵粉的話,筋度上基本上和T55同等級的,也就是說並不是特別強,但畢竟買起來方便;其他時候用法國的T65粉,吸水性和筋度都會比550粉強,也是我很喜歡的。兩種輪流用,具體用哪種要看心情也看方子,反正都可以做出很好味道的包來的。法國石磨粉T80我也有,可惜買了一陣子還沒來得及實踐,等我擼了來彙報一下。另外其它各種各樣的粉還有一大堆,也買了點義大利粉,希望有機會也會寫一寫用不同粉的不同感受和它們的不同風味。(完了又給自己挖了個坑,天坑……)

釋出於 2018-08-12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