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有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其實說的不是廚子有潛力,而是凡事都講究個拿捏和度。
中文是一種很神奇的語言,有些似乎是同義詞的東西,在中文這就能轉個很大的彎,中文的味道也由此而愈見醇厚。
比如說外國的命運,在中文就是緣;外國的正確的份量,在中文就是拿捏和度的掌握。
紅燜牛尾就是一個沒什麼技術含量,只對拿捏的要求比較高的一個菜了。
俗話說,經常動的肉才是最好吃的。比如說豬頸,牛腿弧,鴨脖子之類的。
但是呢,就度度度吃過的這些東西來說,味道和口感比較上乘的,鹿頸肉,驢腩,狗脖子(當然現在不吃狗肉了)和牛尾巴。那麼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吃到的,也就是牛尾巴了。
多蒸點米,還有就是,牛尾一定要在買的時候就讓人剁好。不然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