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不是我不能領略。而是不去領略。
生活的藝術,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領略。如同張愛玲所說:我懂的怎麼欣賞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頂的綠葉。
可是、可是,我不會做飯。那是在結婚之初。
常常與先生出去吃,或是買回來吃。有了兒子,漸漸演變到他在家裡主廚了。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包的餃子。餃子包得大小均勻,密密實實,心事重重,這只是形式上的隆重,何況那餃子餡精細到讓人乍舌。
每當先生問兒子明天想吃什麼,他就向爸爸預定第二天的選單:“爸爸,還要吃你在上個禮拜天做的那種餃子,好不好?”
餐桌上,環視我的家人,剎那間,發現在不知不覺之中,先生竟然成功地在孩子心中創造出一種幸福的象徵了。
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與我們同住,在那段時日裡,先生會在每個週末就做一次餃子給大家吃。
鍋裡的餃子,一個一個,浮在水面,晶瑩而粉嫩,像白裡透紅吹彈得破嬰兒的皮膚。然而,他都是把最後從鍋裡撈出的那盤餃子給我母親,為的是多煮上半分鐘,讓餃子從裡往外更綿軟一點,好讓母親吃的時候容易下嚥。
而我起初還沒有明白,跑進廚房裡去問他,為什麼要煮那麼久,讓老人等著,是什麼影響了他煮餃子的情緒。
而先生卻對我輕聲說了一句:
“餃子不煮爛一點,媽會不好嚼,吃了也不易消化啊。”他依然耐心地等待著那鍋裡最後的餃子。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而今,我也愛上了廚房,無論飯菜粗細,總是一種溫暖。如倉央嘉措的詩中所寫:不為朝佛,只為貼著許多溫暖。而這些溫暖,在人的這一世,一定有許多拂之不去的好時光,讓人醉,讓人疼,讓人一生不能忘記。
私房話:1、溫水和麵,面可以和的軟一些(俺娘說了:軟麵餃子硬麵湯);然後醒一會就可以包了。
2、面裡放一個雞蛋,麵皮筋道,不易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