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款醃肉的方子的身世和來歷,源自於我家端午節包的肉粽。肉粽是南方粽子的吃法,沒有吃過肉粽,因此端午時候沒有忍得住就嘗試了次肉粽。關於肉粽的好,這裡就不贅述了,要說就說說包肉粽用的醃肉。關於用豬肉的那部位來做醃肉,當時有兩種方案。一是領導提出來的用豬五花肉,且領導也對用五花肉包肉粽做了很多的闡述,當然這裡面也帶有一些她一貫的強勢。第二個方案是我用豬腱子肉做醃肉的提案。我的理由就是:五花肉包粽子油膩,蒸熟後過於鬆軟,沒口感。最後,在“誰想包誰說了算”的折中下,用豬腱子肉做醃肉的提案得以透過。豬腱子肉是豬小腿上的肌肉,有肉膜包裹,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肉質緊緻適合滷味。其中豬腱子肉有前腱子肉和後腱子肉之分,肉質相近,只是大小的區別。因是初次學著包肉粽,醃肉的時候對於肉的量失去了準頭,醃多了。這些多出來的醃肉,對於一個整天在廚房打轉的人來說,這,都不是事兒。給這些醃腱子肉找個歸宿吧,醃製後的豬腱子肉肉質緊實,醬香濃郁,味道醇厚用來燉土豆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說包粽子用的那些醃肉是24小時“窖藏”型,那麼這些醃漬了兩天兩夜後的豬腱子肉就是“典藏”的了。燉制後的醃豬腱子肉,肉質脆彈、細膩、醬香濃郁,味道醇厚......不說了,說多了,流口水。
1、豬腱子肉質緊緻,內有筋,紋路清晰適合滷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