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烘糕,成都小吃。早年好像只有兩種口味,甜,與鹹。甜味就只是簡簡單單的白糖芝麻餡,而現在,有口味繁多,奶油,巧克力,各種果醬。。。不一而足。三眼小火爐,火力依次遞減,三口小銅鍋。老闆拿起最小火力爐眼上的小銅鍋,將另兩口鍋依序移到空出的爐眼上,再用小竹籤將手中鍋裡的蛋烘糕一劃,放上餡料,對摺,出鍋。再擦一擦鍋,舀入一勺麵糊,放回到剛才空出的最大火力的爐眼上,而最小火上的那份蛋烘糕又該出鍋了。手法嫻熟,頗有節奏感。最有特色的,是那三口小銅鍋,兩個長耳朵把手,鍋底中央向上略凸。麵糊舀在上面會自然地向四周流淌,而烘烤完成的蛋烘糕則會形成略微厚實的邊緣。此鍋難尋,只能用平底鍋替代。然而,最小的那口平底鍋也還是嫌它大了些。忽然就想到了那隻小奶鍋。鍋底大小似乎正合適。餡料就用最現成的紅豆沙,符合懶人懶性。平底鍋也好,小奶鍋也罷,沒有辦法去形成蛋烘糕那略帶厚實感的邊緣,摺疊,重合在一起的兩個半圓周看起來特別單薄。火力好像很關鍵,或許那是棕黃色表皮的決定性因素。努力嘗試,結果成敗各半。。。。味道?其實早就忘了當年的味道。。。。
麵糊靜置醒發時間需根據氣溫實際情況酌情調整。
煎烙時火不宜太大也不宜小,太大易糊,太小不易成色。
餡料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隨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