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蟹黃湯包
10.3萬 熱度 135 收藏
瘋瘋癲癲只為你

蟹黃湯包是江蘇傳統小吃,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最出名的就是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南京六合區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節,盛況空前享譽海內外,此外靖江、鎮江、泰興、揚州等地的湯包也非常有名。初春本無螃蟹,但是如今商家頭腦精明,秋季將蟹肉蟹黃剔除後熬煮熟,採用物理保鮮,便於冷藏,你可以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說到這蟹黃蟹肉,來自溱湖籪蟹。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專為溱湖而生的字——“籪”。詞典中釋義:“籪”是一種將竹枝或葦稈編成柵欄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斷魚、蟹去路進而加以捕獲的漁具。而“籪”字唯一可以組成的詞語,是“籪蟹”,片語是“溱湖籪蟹”——別的地方的籪蟹都直接叫“螃蟹”,或者叫“大閘蟹”,最多在前面加上地名“×××大閘蟹”,唯獨在姜堰溱湖,這裡的螃蟹叫“溱湖籪蟹”。自古以來便有“南有澄湖閘蟹,北有溱湖籪蟹”,人稱“南閘北籪”。說也奇了,因為用了冷藏的蟹黃,很是擔心做出的蟹黃湯包會有腥味,但是當我用豬油重新炒制後,拌入餡料中,竟然只有蟹的鮮味,連平時從來不碰螃蟹的小子,都說不腥,直呼好吃。

時間:1-2小時
食材
豬肉末 100g
蟹黃蟹肉 60g
麵粉 150g
適量
豬油 適量
生粉 適量
白胡椒粉 適量
適量
適量
適量
雞湯 適量
肉皮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23
    準備好蟹黃蟹肉。
  • 步驟 2/23
    鍋燒熱後,放適量豬油、蔥姜,將蟹黃蟹肉炒制去腥。
  • 步驟 3/23
    炒制好的蟹黃蟹肉盛出備用。
  • 步驟 4/23
    將豬皮刮盡肥膘。大塊的豬皮就是已經刮乾淨的。注意一定要刮徹底,然後刮洗直至手摸上去無油膩的感覺待用。
  • 步驟 5/23
    將豬皮切塊,放入冷水鍋中,煮至沸騰。
  • 步驟 6/23
    在盆中放入50℃左右的溫水,加食用鹼調勻,放入肉皮,洗掉油脂,取出沖洗掉鹼味,去掉殘留的豬毛和油脂,漂洗乾淨。
  • 步驟 7/23
    最後豬皮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 步驟 8/23
    準備好熬製皮凍的食材。雞湯一碗,蔥姜、鹽、料酒、適量。(可以放生抽增加後期湯包餡料的色澤,這點我做的時候忽視了)
  • 步驟 9/23
    將處理過的豬皮,上述調料一同放入鍋中,
  • 步驟 10/23
    小火燉至軟爛,這時湯與皮的比例大致是3:1。
  • 步驟 11/23
    略微放涼後,放入破壁機內攪打成濃湯狀。
  • 步驟 12/23
    將濃湯放置冰箱冷藏,即成皮凍。
  • 步驟 13/23
    將麵粉中加水攪拌成雪花狀。
  • 步驟 14/23
    用廚師機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溼布餳20分鐘以上。
  • 步驟 15/23
    將肉末放入鹽、生粉、白胡椒粉、蔥薑末攪至上勁。
  • 步驟 16/23
    將凍好的皮凍切成小丁。
  • 步驟 17/23
    在豬肉餡中放入皮凍丁、蟹黃、蟹肉。皮凍丁與肉末的比例是1:1
  • 步驟 18/23
    繼續將餡料攪打上勁,中途可以適量新增雞湯,生抽,注意鹽味新增。攪拌均勻後備用。
  • 步驟 19/23
    將醒好的麵糰搓細,切成重約25克的小面劑。
  • 步驟 20/23
    取一份劑子擀成直徑約16釐米,中間厚,周邊略薄的圓形麵皮,包入餡料。餡不能包得太多或太少。餡太多,則易破;餡太少,達不到“湯足如泉”的效果。
  • 步驟 21/23
    每個湯包最好有25至30個褶,且要求細巧均勻。封口劑頭小,收口緊,不能有一絲裂口。
  • 步驟 22/23
    將湯包坯墊上油紙,置於籠屜中, 置於沸水鍋上,旺火蒸制7分鐘即熟。
  • 步驟 23/23
    將裝湯包的盤子用開水燙過、瀝乾, 配醋、薑絲開吃。
小貼士

1、煮皮凍時,湯與皮的比例大致是3:1。

2、皮凍丁與肉末的比例是1:1

釋出於 2020-02-25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