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湯包是江蘇傳統小吃,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最出名的就是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南京六合區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節,盛況空前享譽海內外,此外靖江、鎮江、泰興、揚州等地的湯包也非常有名。初春本無螃蟹,但是如今商家頭腦精明,秋季將蟹肉蟹黃剔除後熬煮熟,採用物理保鮮,便於冷藏,你可以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說到這蟹黃蟹肉,來自溱湖籪蟹。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專為溱湖而生的字——“籪”。詞典中釋義:“籪”是一種將竹枝或葦稈編成柵欄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斷魚、蟹去路進而加以捕獲的漁具。而“籪”字唯一可以組成的詞語,是“籪蟹”,片語是“溱湖籪蟹”——別的地方的籪蟹都直接叫“螃蟹”,或者叫“大閘蟹”,最多在前面加上地名“×××大閘蟹”,唯獨在姜堰溱湖,這裡的螃蟹叫“溱湖籪蟹”。自古以來便有“南有澄湖閘蟹,北有溱湖籪蟹”,人稱“南閘北籪”。說也奇了,因為用了冷藏的蟹黃,很是擔心做出的蟹黃湯包會有腥味,但是當我用豬油重新炒制後,拌入餡料中,竟然只有蟹的鮮味,連平時從來不碰螃蟹的小子,都說不腥,直呼好吃。
1、煮皮凍時,湯與皮的比例大致是3:1。
2、皮凍丁與肉末的比例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