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鯽魚燉豆腐
7.6萬 熱度 76 收藏
白衣影眠夢笑香

鯽魚是常見的淡水魚,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溼利水、溫胃進食等功效。而豆腐性味甘微寒,能補脾益胃,清熱潤燥,利小便,解熱毒。豆腐的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這兩種成分在魚肉中卻較為豐富;魚肉的蛋白質苯丙氨酸含量較少,但豆腐中含量較多。二者搭配可取長補短,使氨基酸種類更豐富,蛋白質營養更全面。鯽魚燉豆腐湯汁濃白似奶,魚肉細嫩,豆腐嫩滑,此菜不光美味,營養價值也很高,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相結合,含鈣量較高且易於消化吸收,可降低膽固醇,對產婦還有補虛通乳之效。適合哺乳期女性及孕產婦,高血脂,病後虛弱者及老年人常食。但痛風者應少食。此道鯽魚燉豆腐還加入鮮紫蘇葉同煮,更適宜冬天飲用,可解表去寒,消痰潤肺。口感上也別有一番風味。

時間:30分鐘-1小時
食材
鯽魚 250g
豆腐 150g
適量
2g
鮮紫蘇 8g
5g
蔥白 3g
料酒 5ml
烹飪步驟
  • 步驟 1/17
    鯽魚與豆腐原料圖
  • 步驟 2/17
    鯽魚去鰓,清洗體內的餘血,同時要清除魚肉上的黑膜
  • 步驟 3/17
    洗淨後的鯽魚瀝乾水,兩面抹少許鹽,放置15分鐘
  • 步驟 4/17
    下鍋前將魚身上的水用廚房紙擦淨
  • 步驟 5/17
    紫蘇葉,姜,蔥白
  • 步驟 6/17
    紫蘇葉切碎,姜切成片,蔥白切段
  • 步驟 7/17
    豆腐切成3釐米見方小塊
  • 步驟 8/17
    開小火,鍋用薑片擦抹(為防止煎魚時粘連)
  • 步驟 9/17
    倒適量油,熱至冒微煙
  • 步驟 10/17
    將鯽魚放入鍋內中小火煎
  • 步驟 11/17
    一面煎黃後小心翻面繼續煎,待魚身兩面均呈金黃色即可盛出;
  • 步驟 12/17
    鍋內留少許底油,爆香薑片和蔥段
  • 步驟 13/17
    再倒入紫蘇葉
  • 步驟 14/17
    將魚加到鍋內,加上足量清水大火煮
  • 步驟 15/17
    待水煮沸(此時已變白色)時,倒入豆腐塊
  • 步驟 16/17
    再加少許鹽
  • 步驟 17/17
    倒入砂鍋內小火慢燉15~20分鐘即可
小貼士

1、魚湯要煮成濃白色,則要將魚身兩面煎黃,魚皮儘量完整不破碎,所以一定要注意提前用薑汁擦鍋,將魚身水分擦乾,下鍋時熱鍋熱油

2、豆腐種類較多,選用口感較硬的北豆腐,含鈣量更高,但南豆腐嫩滑口感更好,可根據喜好選擇

釋出於 2019-09-17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