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粉葛赤小豆煲鯪魚骨
10.1萬 熱度 11 收藏
無關痛癢吉

此湯清熱毒,瀉溼火。用於溼火、骨火內困引起的頸緊膊痛,或周身骨痛,腰膝酸楚,口苦尿黃等。常飲此湯有清熱解肌、生津止渴和去除溼火的作用。亦可用於糖尿病,落枕、脾胃虛弱等治療。(功效的資料來源於百度)

食材
粉葛 1斤
鯪魚骨 1斤
赤小豆 2兩
蜜棗 2枚
陳皮 半隻
生薑 2錢
烹飪步驟
  • 步驟 1/4
    備齊全部材料。戴上橡膠手套(防止細細的魚骨扎破手指),將鯪魚骨順著其生長方向沖洗乾淨,去掉骨內的黑色汙物,放在通風處晾乾水分(用廚房紙吸水也可);粉葛刨掉外皮沖洗乾淨,切小塊;陳皮與赤小豆用水清洗後浸泡;把泡軟的陳皮之白肉刮掉。
  • 步驟 2/4
    燒熱不粘鍋,倒入小勺色拉油把鍋轉動,使油布滿鍋底。把晾乾的鯪魚骨分次平鋪在不粘鍋上(不要疊放),煎至魚骨的水分全乾,兩面金黃後盛起備用。
  • 步驟 3/4
    另取一鍋裝上2升清水,大火燒開後,把煎好的鯪魚骨,泡好的赤小豆、陳皮,連生薑、蜜棗、粉葛一起,放入鍋中。待湯水沸騰5分鐘後,用湯篩撇去浮沫,轉慢火再煲1個鐘即成。
  • 步驟 4/4
    煲好的魚骨湯,飲用前用濾網篩出湯渣,湯水加少許精鹽調味即可飲用。渣內多骨,喜歡食用的要非常小心夾在裡面的幼細魚刺哦。
小貼士

喜歡吃湯渣的朋友,可以在煎好魚骨後用煲湯袋將魚骨包起再煲,這樣就可以避免魚刺遍佈於湯渣內的煩惱了。由於本人是不太接受把不能食用的東西放進鍋裡的,所以就用了過濾的方法,這樣的湯其實比有渣的更好喝呢。

不吃的湯渣也是很有用的,廣東人有句俗語:“食得唔好嘥”,意思就是能吃的東西都不要浪費,要善於運用捨棄的剩餘食材。第一次煲出的湯水喝完,把湯渣冷藏到第二天,還可以再煲第二趟的,味道依然清甜!

還有一點注意,不要在煎好魚骨之後,直接向鍋中的魚骨倒入清水燒開,這是滾湯的做法,不適合煲老火湯使用。

釋出於 2018-11-24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