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炒了一盤久違了的菜:泡姜豬肝。估計至少有10年沒炒過這菜了,在帆少的期待之下,手藝沒回潮,一如既往的好。印象之中,帆少壓根就沒吃過我做的炒豬肝,第一次露臉,只許成功,不能失敗,有點壓力山大。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10年磨刀,只為今朝? 在川菜裡面,炒豬肝絕對是一項鑑定廚師優劣的好課題,稍有閃失,整盤菜就會功虧一簣。在炒豬肝麵前,什麼炒肉絲啊、炒肉丁啊、回鍋肉啊,技術含量低很多。過幾天我準備做一道“火爆腰花”,跟炒豬肝同等級別的。[微笑] 今天的炒豬肝因為沒有泡椒的關係,選擇了泡姜代替。為了色彩上的豐富,加了些彩椒,很討彩。話說這山黑豬,價如其名,真是黑呀!不到三兩,標價25.30元……我正在打這段文字的時候,帆少一邊寫作業,一邊來了句:“剛才的炒豬肝確實好吃。”我覺得,用這句話作為結束語比較合適。[調皮]
技術要點: 1、豬肝不要切得過薄,否則遇油很快變老。(如果做豬肝湯,可以薄一些) 2、豬肝碼味跟其它肉類不一樣,需要現炒現碼味,無需醃製,碼味的時間久了,會使豬肝組織發生質變。 3、我做的過程跟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他大都是豬肝炒一下之後撈起,放配料炒熟,再混炒豬肝,這是炒肉絲、肉片的慣用手法,我反其道而行之。為何如此?裡面有我的考慮,我覺得豬肝經過第一次炒制,再放一邊,雖然是短短兩、三分鐘的等待,但足以讓它口感產生變化。所以我選擇先單炒配料。 4、配料炒好起鍋後,鍋要等到稍微冷卻再加油。如果熱鍋加油下豬肝,必老無疑。 5、整個過程一定要快速,把握好時間,準確判斷豬肝顏色的變化,幾次火力的轉換,一定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