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德琳蛋糕(貝殼蛋糕)是法國風味的小甜點,原本用於家庭烹製。將其推廣到全世界蛋糕殿堂上的功臣,那就要算是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普魯斯特因為對貝殼蛋糕的味覺回憶,令他寫出了長篇文學鉅著《追憶似水年華》,因此也將貝殼蛋糕推上了歷史舞臺。 據傳聞,貝殼蛋糕(madeleines)又名(Madeleine commercy)。說是在法國的可梅爾西城(commercy)裡,一種家庭風味十足的小點心。1730年時美食家波蘭王雷古成斯基,當他流亡在梅爾西城時,有一天,他帶的私人主廚竟然出餐到甜點時,溜掉不見了,這時有個女僕役臨時烤了她的拿手小點心送出去應急,沒想到竟然很得雷古成斯基的歡心,於是就將女僕役的名字madeleines用在小點心的名字上,而瑪德琳娜(madeleines)也就是貝殼蛋糕的本名。
至今,時已久遠,很難說什麼方子和製作方法是絕對正宗,但基本形象和做法在書上、網上都會有個大概的輪廓,筆者也看過很多關於瑪德琳小蛋糕的方子與製作方法,各有特色,記得在亞馬遜(Amazon)買瑪德琳蛋糕模時,隨貨送上一個瑪德琳的配方,裡面提到可放檸檬皮屑或橙皮屑在麵糊裡,也看過一些配方也提到這檸檬屑,這正中本人的下懷,檸檬味一直是本人的大好,但不得不說,美國人或西方人給的方子,一般來說用糖量過重,如果我們用他們的方子時,用糖裡是他們的50-70%就足夠了,這次基本上是用孟老師的方子,在她的方子上改動一些,將香吉士皮改為檸檬皮,家裡沒有白蘭地橘子酒,臨時用朗姆酒來代替,但成品還是挺棒的。也有些商店、酒吧或咖啡屋出售的瑪德琳,上面有層糖霜,本人覺得過於甜膩,家庭自做可免去此步,記得有次跟領導(我先生)去Rome鎮(美國佐治亞州西北的一個大鎮)的星巴克(Starbucks)喝咖啡,剛好肚子餓,見到瑪德琳蛋糕模樣太可愛,就買了三個,本想好好享受一番下午茶時間,可一口咬下去,蛋糕甜得發鹹,怎麼也咽不下去,為了不浪費,勉強就著領導點的綠茶嚥了,領導也嚐了一口,也大叫太甜了,真的甜到沒法吃,所以,平時做點心,看見是老外的方子,用糖量本人一定大打折扣,就更不用說再在表面放糖霜了。個人建議,家庭製作以可口健康為旨,無需刻意追求所謂的正宗。
一、有些方子裡的黃油是從冰箱取出後放入微爐叮熱使其溶化,本人覺得還是室溫打發為佳;
二、在刮檸檬皮或橙皮時不要颳得太深,因檸檬皮、橙皮等白色層有苦味;
三、刷烤盤油時最好不要用花生油或有味的油,否則會串味;
四、一般來說,書上或網上給的溫度和時間只供參考,因各人的烤箱牌子不同,功率不同,溫度相同的各個烤箱,實際的溫度會有差異,我們只需掌握好自己的烤箱,如果烤箱過熱,那麼,就在理論的溫度上稍降低,還有就是這盤餅或包等過火了,那麼,下次就應該相應調整溫度了,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