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謝好豆與陶煲王組織的活動,讓我有了一個心儀很久的帥鍋,等不及,昨天就給鍋鍋開了鍋,煮了白粥,今天開始了深受家人喜歡的煲仔飯,希望大家在這個寒冷的初冬帶來一絲絲溫暖。
煲仔飯屬於粵菜。 廣式煲仔飯的風味多達20餘種,如臘味、冬菇滑雞、豆豉排骨、豬肝、燒鴨、白切雞等。其實煲仔飯也稱瓦煲飯,瓦煲除了指一種盛器,還指一種烹飪方法,就是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齒間留香,回味無窮。
煲仔飯的傳統品種主要有豆豉排骨飯、臘味飯、滑雞飯、黃鱔飯、田雞飯、鹹魚香肉飯等,正宗的要用絲苗香米,取其堅實細密晶瑩,口感好、滋味濃又易被湯汁浸爛。一般而言,生米生菜一鍋煮就,以豆豉排骨飯為例,洗米上鍋,煮六七成熟時揭開蓋子,加入調好味汁的生排骨,沿煲邊淋入醬汁香油,微火燜至飯收水,起鍋巴。起蓋後加入香蔥,鋪上青綠油菜,如果是黃鱔或田雞時間可短一些,若是牛肉還要再長一點,要注意的是飯菜要兼顧,這就是火候了。
好吃的煲仔飯有兩個不容忽視的特徵,一是跟煲上桌的調味汁,揭開蓋子澆在飯上,有嗞嗞的響聲,此為畫龍點睛之筆,看上去黑又亮,全看調汁師傅的手藝了;另一處是晶瑩剔透的絲苗米被光滑的煲底燒出的一層金黃的鍋巴,與普通鍋巴不同的是不但脆而且滋味深長,實為一煲之精華,這不但取決於火候,還視乎煲仔本身的品質,好的煲仔裡面是有一層光亮的釉底,如果佈滿砂眼則萬萬不行――還有,洗碗工也不能馬虎,要用鋼絲刷把上一鍋的殘留刷得一乾二淨才成。
一煲好的煲仔飯,煮的過程十分重要。煮煲仔飯要將米洗淨後滲泡一段時間,直到泡透米心。煮的過程中,關鍵是控制火候,火太猛,煲裡的水容易溢位,帶走了浮在水面的油,煮出的飯就沒有滑的口感。其次,肉的調味也很重要,鮮肉採購回來後要立即洗淨、斬件,放味料醃製,然後長時間醃製,這樣的肉才入味。
米最好要挑細粒、修長、帶韌性、黏性不大的台山米,吃起來米飯才粒粒分明好入口。
1、做煲仔飯大米要先泡過,將芯泡透,這樣可以熟的快,不會出現夾生和糊的現象。米和水的比例要在1:1.5左右。
2、煮米飯時鍋中煮開立刻轉小火,這樣可以避免溢鍋和糊鍋。如果喜歡吃鍋底略有些焦的感覺的,可以適當多悶一會兒,整個過程一直保持小火。
3、關火後不要立刻開啟蓋子,繼續蓋著蓋子燜15分鐘,這樣才能把香味悶入飯中。
4、如果發現飯做夾生了,不要著急,均勻的在飯上澆一些水進去,小火悶,悶到飯把水吸乾。如果還夾生就再加一點,反覆幾次,飯就熟透了。
5、臘腸要用廣式臘腸,味道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