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娘灣回來後,我對那道香煎小黃魚還是念念不忘,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煎魚是一件很考究功夫和耐心的事情,尤其是我這種典型的急驚風性格,在煎魚的過程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此前我也煎了幾次魚,儘管也煎得像模像樣,不掉皮,不散架,但是總覺得煎出來的魚肉都是有點溼溼的,不像在漁家吃到的那種酥脆流油的感覺。於是回來後決定重新挑戰這個頗有難度的香煎小黃魚。
經過一番準備,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儘管我知道煎魚要有足夠的耐心這一不變的真理,但是在魚下鍋煎了二十多分鐘的時候,香味瀰漫整個廚房,誘惑著我揮舞著錯誤的菜鏟去翻魚,一條不幸的小黃魚首當其衝被我翻掉了一小塊皮,教訓慘重,我立刻不敢再輕舉妄動。看來儘管我們對許多事情都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紙上談兵的時候都能頭頭是道,侃侃而談,但是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刻,卻往往由於種種原因而出現偏差和錯誤。我雖然知道欲速則不達,但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回首成長的過程中,我犯的類似錯誤又何止這一項呢?
1 煎魚先用姜擦一遍鍋可以減少魚沾鍋掉皮的機率,還可以去腥。
2 煎第一面的時候時間是最關鍵的,要想煎出完整不掉皮的魚,一定不能急躁。要煎至用鏟子輕輕一鏟便可翻身的程度才能動,否則前功盡棄。三條魚中有一條我提前了五分鐘翻面,導致掉了一小塊皮,切記,欲速則不達。
3 油不用放太多,這種小黃魚的特點是越煎久越出油
4 小黃魚的頭和內臟一定要去掉,否則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