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自古就以高潔的形象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詠梅的名篇在古詩詞的珠璣華章中隨處可見。記得我最早學會的一首關於詠梅的詩,是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
隨後,在以”梅妻鶴子“著稱的林和靖詞中,我領略到梅花那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風姿神韻;在陸游的詞中讀到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惟有香如故“的高潔情懷;在《紅樓夢》欣賞到妙玉取梅花上的積雪,以用於衝沏上等香茗的詩意生活……可見,梅花自古便以凌霜傲雪,玉潔冰清的形象,被作為高潔情操的代表。而在毛主席的詞中,更是對其“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品格讚譽有加,在冰天雪地的冬末,看見那數枝凌寒而放的梅花,儘管還是那樣寒冷的天氣,但是依然能在那浮動的暗香中,感受著一步步走近的,春天的氣息……
說到關於梅花入饌的美談,不得不提在《射鵰英雄傳》中,聰慧的蓉兒做出那一道名為“誰家玉笛聽落梅”的美點了:蓉兒取五種不同的肉類揉成笛子狀的肉條,變化出25般不一樣的味道,合五五梅花之數,令“吃客中的狀元”洪七公讚賞不已,將“降龍十八掌”傾囊相授於郭靖。
小媚的這道菜取名“梅花三弄”,白蘿蔔刻成的三朵“梅花”取“三弄”之意。《梅花三弄》原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當時的笛便是如今的蕭),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後來被後人改為古琴曲,《梅花三弄》在結構上採用迴圈再現的手法,重複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複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再後來,《梅花三弄》又被改為古箏曲還有合奏曲。
挺簡單的,沒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