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送我兩隻野兔, 說是讓我回去做給侄女吃(侄女愛吃, 在我們公司也很出名,哈哈),高興地笑納了。要知道這兔肉屬於白肉,是高蛋白質、低脂肪、少膽固醇的肉類,有“葷中之素”的說法,是那種吃了不長胖的肉,而且野兔肉質地細嫩、醇香、味道鮮美,屬山珍野味,與其它肉類相比較,具有很高的消化率,因此也被認為是“美容肉”、“保健肉”。
趕緊打電話約她週末一起回母親家吃飯, 也順便問一下她想怎麼吃。結果提的要求是: 不要做重複的菜(我以前做過紅燒野兔、椒鹽野兔、野兔火鍋), 味道要稍微重一點,最好還有燒烤味。這小丫頭個人不大,心眼還真多,這不是出難題考我嗎?本想她既然要有燒烤味, 就直接跟她來個烤野兔的,但實際操作時發現這野兔個人有點篇大,醃製時間很長還不易入味,烤制時間也很費時間,而且烤箱的容量也有限,問題太多,還是換其的做法吧。
想來想去,覺得用乾煸的方法更合適一些, 乾煸的關鍵之處可理解為 “煸幹”,就是讓食材中的水分因受熱而揮發,達到濃縮風味的效果。為了更入味, 我將野兔的骨頭剔除掉,這樣方便將兔肉切成小塊醃製入味;將醃製好的兔肉塊過一下油,能讓它迅速的定型; 最關鍵的步驟是煸炒了, 先將大料煸炒出香味,再加入剛剛炸過的兔肉塊, 小火慢慢翻炒,須不停的翻炒, 中間加入點白酒和醬油幫著其去腥增香,一直要將它的炒得乾乾的;再加入點孜然粉,燒烤味也就有了,這樣煸炒出來的兔肉充分吸收了調味料的香味,幹香滋潤,無汁醇香,嚼勁十足。
這樣一盤超入味的“乾煸兔肉”, 乾乾酥酥滿口香,色香味俱全, 香辣過癮,味濃下飯, 超好吃,就等著她的評判吧。
1. 野兔比較腥, 所以泡水時間要長,中間不停的換水, 這樣就不需要焯水還能保持野兔的鮮美味;
2. 野兔肉去骨,再切成小塊,放入薑片、大蔥段、鹽等醃製一個小時以上,提前入味;醃製好的野兔要先炸一下,讓其定型且表面微微收幹;
3. 記得幹辣椒要先泡水, 炒大料時先加入一半, 中間時再加入一半, 這是因為幹辣椒比較容易糊;
4. 炒野兔時需多加點油, 同時再加入點豬油味道更好,注意全程小火,先煸炒大料,再加入炸過的野兔丁不停的翻炒,中間加入點白酒和醬油幫助其去腥和上色;
5. 要不停的翻炒直至表面收得乾乾的,加入孜然粉繼續翻炒;幾乎可以出鍋時再加入蘆筍和鹽等調味料,翻炒均勻後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