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的農村,有過這樣的笑談:翻身的農民終於吃上了飯,他的飯自然不可與今日的飯食同日而語,是相對挖野菜討生活而言的飯食,於是感慨大發的說:“你看看,我都吃上飯了,那毛主席他老人家能吃什麼呢?”另外一位說:“毛主席他老人家能吃什麼?白瞞了,燒餅麻花子隨便吃,白糖紅糖隨便"nan",“簸離子(音)”上掛的都是油果子。”回答的話是地道的河南方言,意思為:“毛主席能吃什麼?不用瞞你說,燒餅麻花隨便吃,白糖紅糖隨便吃,家裡的牆上掛的都是油條。”舊時農村,能吃上燒餅麻花比過年也差不多,白糖紅糖更是稀缺,這裡的“nan”,是指吃糖時的動作,是直接把嘴趴在糖上用舌頭舔來吃,不用手,“簸離子”是用高粱杆串成的用來給房間做隔斷的東西,相當於現在房間裡的夾牆,舊時農村蓋房大概為了省料,房間裡不做隔斷,蓋好房屋後,用高粱杆串成的席子做每間房屋的隔斷,平時做活計用的針線什麼的小東西,都可以插在上面,也可以掛一些輕的東西。油果子就是油條的俗稱。這段話的意思瞭解了以上,就很明瞭了,意思是毛主席吃的,能和咱一樣嗎,他吃的都是好東西,燒餅麻花不斷,拉開抽屜,白糖紅糖隨便吃,家裡的牆上掛的都是油條。在今天,都作為笑話講這段話,但在當時,我知道,一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件事情,那是隻有偉大領袖毛主席才能吃到的美食。對於我來說,小的時候,怎麼的也不會想到,有一天,那令我眼饞的白麵饃,有一天,不吃菜送它下肚,我也會咽不下。人,容易忘記過去?小時吃烙饃,也只有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才會做的,客人來了,要改善生活,所謂的改善生活也不過是不讓其吃雜糧,該吃好面,小孩這個時候可以乘機解解饞,以至於直到今天,我仍然覺得烙饃是美食,雖然它如今已經淪落為街邊的小吃,但不改在我心中的霸主地位。介紹一款街邊小吃豆腐串烙饃,如今它在街頭,只作為小姐與孩子們的零嘴吃,沒有看到男人們去買這個吃的,呵呵。
大火烙饃,是可以讓餅迅速成熟,避免時間過久讓餅的水分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