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過油肉”以奇臺縣最為出名了,在新疆各地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掛著“奇台過油肉”的招牌的飯館。奇台過油肉出名還跟計劃經濟年代有關。那時奇台盛產小麥和土豆,每到秋季許多南北疆的司機師傅都要去奇台拉糧食和土豆,過油肉拌麵在那個肉食品需憑票供應的時代就顯得非常實惠,一份“過油肉”兩個面(拉麵),司機師傅吃了很頂餓。再加上味道好。奇台“過油肉”很快就隨著大家的口碑傳遍新疆南北甚至到甘肅,陝西等地。在奇台其實很多人吃過“奇台過油肉”。但他們都不知道奇台的過油肉的出處。甚至連傳了幾代的廚師,過油肉已做的非常出色了,若問他“過油肉的出處,他也是不知道的。關於過油肉據說還有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祖孫兩靠打獵為生,一次快到春天了,他們打了一口大野豬。足有300公斤以上。害怕吃不了壞了,就用刀切成薄片用油炸了之後埋藏在樹洞裡,每次挖出一塊用蔥,姜,蒜,辣椒炒著吃。非常好吃,大家都學著這個法子來做。用牛羊肉做也很好吃。這就是”過油肉“的雛形。流傳至今,廚師們又加以改進,精選材料,用特殊手藝,才成就了這道著名的名菜“奇台過油肉”。在歷屆廚師廚藝比賽時,選手往往都做過油肉和夾沙。 當然這只是傳說,其實說了也許你不信,新疆的過油肉來源於山西。“晉”菜在全國菜系中是不太出名的,遠不比魯菜,蘇菜,粵菜有名,但是晉商事業在明清兩代卻是非常輝煌。晉商會館遍佈全國,奇台古城著名的春秋樓就是晉商所修建。新疆的過油肉原來也是由山西經歷史上有名的“駱駝客”沿古絲綢之路帶入新疆的。其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
1、挑選一年以上的大羯羊。這種羊先是野外散養,然後圈養育肥,開始喂飼料,如玉米、麩皮、蔬菜、豆類和曬乾的青草等,然後宰殺,取其羊後腿肥肉裡面的廋肉;
2、羊肉置於盆中,往肉裡打水,然後雙手伸進盆裡從下往上不停地一遍一遍的操,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在此過程中,水慢慢滲進了肉裡,漸漸鼓了起來,肉摸起來像軟滑的綢子;
3、再往肉裡分別加入乾薑粉、花椒、雞蛋、鹽巴、糖色等,繼續操;
4、過油:出鍋的羊肉依然富有彈性,夾起來可以左右自然晃動,這一環節油溫的掌控非常重要,油溫高,肉捲成一團,油溫低,肉就脫漿;
4、紅辣椒塊起到調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