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淡奶油” 常識、奶油分類、奶油/酸奶油/黃油/發酵黃油/buttermilk/乳酪/乳清/鮮奶/酸奶………奶製品的區別(自閱)
28萬 熱度 271 收藏
溫柔的高韻祁

達人們勿噴,這篇是我自己看看的。裡面的常識比較基礎。(不過轉載還請註明出處,畢竟蒐集、整理資料也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食材
淡奶油 適量
黃油 適量
乳酪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70
    1、淡奶油~別名:稀奶油、鮮奶油(稀奶油也許含糖,但是淡奶油一定不含糖,使用時自行新增)注意,有些臺灣版的書中把黃油(同樣從“全脂牛奶”加工而來,主要在淡奶油的基礎上提煉、發酵。約含90%的脂肪,為淡黃色固體狀油脂,油脂!)也稱作“奶油”,但它的英文對應的butter;而淡奶油的名稱開頭一定會有“淡、稀…”字樣,且英文對應cream。注意區分。用於“打發、裱花”的淡奶油叫 Whipping Cream,相對於奶油的其他更多分類,如僅用於烹調的、不可打發的塗抹淡奶油。2、它的性狀:乳白色/微黃色的濃稠流質液體/或半固體,帶有獨特奶香味。3、主要原料:全脂鮮牛奶(原則上,也可是“羊奶”)(特指 動物性鮮奶油)4、基本工藝:是“物理過程”物理分離(離心、攪拌、分層)質量較輕的乳脂肪球浮於上層,成為“奶油”提純、濃縮。(鮮奶自此分離成:稀奶油和脫脂乳?)5-1、主要成分:水(約60%)、動物性奶油-乳脂(約40%)水包油的狀態。(源自牛乳、無“棕櫚油……植物油成分)脂肪含量30%~36%,乳脂含量越高~越易打發。注意:脫脂奶油中,脂肪含量8%~15%。But,脫脂奶油是什麼鬼?!5-2、新增劑:成品稀奶油中常新增:乳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穩定劑(卡拉膠)、乳化劑……幫助奶油打發。6、營養價值:營養價值較高,富含維生素A、D、乳脂肪、多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20:9:1)、膽固醇、鈉、鉀?、銅?…;人體消化吸收率達95%。但高脂高熱,多吃易胖。綜合營養(營養物質種類豐富性):全脂牛奶>淡奶油>黃油。(蛋白質、乳糖、礦物質、鈣、磷……全脂牛奶中多)7、奶油的其他分類(根據乳脂含量不同):參見知識拓展一(分類一、分類二、)8、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含棕櫚油、椰子油…以“氫化植物油”代替乳脂,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無法被消化代謝,對心血管極不利。(黃油也有“動物黃油/ 人造黃油”之分,後者同樣不健康)9、淡奶油的存放:冷藏。冷凍容易凍傷,出現水油分離現象!
  • 步驟 2/70
    淡奶油“加工工藝”補充 一、
  • 步驟 3/70
    淡奶油“加工工藝”補充 二、
  • 步驟 4/70
    淡奶油:“營養成分”分析 一、
  • 步驟 5/70
    淡奶油:“營養成分”分析 二、
  • 步驟 6/70
    動物性鮮奶油:分類一、(根據乳脂含量)
  • 步驟 7/70
    以上兩圖來自百度文庫:《淡奶油和鮮奶油》拓展知識一、【動物性鮮奶油】分類一、(根據乳脂含量不同):1、Half and Half Cream 半脂奶油(乳脂含量:12%上下)用於咖啡和低脂烘焙食物。2、Light Cream/Single Cream 淡奶油(乳脂含量18%~30%,常見20%左右)無法打發。3、Whipping Cream 打發用淡奶油/攪打奶油(乳脂含量:30%~36%左右)廣泛用於烘焙領域。4、Heavy Cream 濃奶油/重奶油(乳脂含量:36%~40%)更濃的打發用奶油、濃攪打奶油,打發效能更好,打出的奶油更穩定。國外較常見。5、Double Cream 雙倍奶油(乳脂含量:48%)英式攪打奶油或濃奶油。注意,很容易打發過度,質地非常濃稠。6、Clotted Cream 凝結奶油/德文郡奶油(乳脂含量55%~60%)製作工藝與普通奶油不同。英國人習慣將這種奶油與小圓餅一起享用。(文字部分:結合了文章~新浪部落格《答疑解惑:Cream的不同分類》Jenny)
  • 步驟 8/70
    【動物性鮮奶油】分類二、根據“加工工藝……不同”1、 【酸奶油】Sour Cream即“發酵過的奶油”,和“牛奶”發酵成“酸奶”原理類似。製作工藝有三種1-1、奶油+普通酸奶發酵。1-2、奶油+發酵菌粉發酵。1-3、奶油+檸檬汁 不正規,僅為替代方案,也會有酸味。2、脫脂奶油??
  • 步驟 9/70
    拓展知識二、奶油、黃油、乳酪/芝士、牛奶(基本情況)……的區分辨析: Cream:奶油部分(上文已詳述)
  • 步驟 10/70
    Butter:黃油1、別名:乳脂、白脫油。(部分書稱“牛油”;但此牛油非彼牛油,注意區別“牛身上的油/牛的體脂”)黃油又叫"奶油"因為在國家標準裡,它就叫奶油(參考GB 5415-1999)且只叫奶油(不叫稀奶油/淡奶油)黃油是通用的民間叫法。英文為butter(非cream)2、黃油性狀:淡黃色、固體、油脂(是油脂!)有濃厚奶香味。28攝氏度,變得很軟-可打發。34攝氏度,溶化成液體,不再可打發。3、主要原料:全脂鮮牛奶(也可 “羊奶”)(特指 天然黃油/ 動物性黃油)4、基本工藝:對牛奶/ 淡奶油進一步離心攪拌,用離心器劇烈攪動,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質膜破裂,乳脂肪從小球中流出。失去蛋白質保護後,脂肪和水分離,它們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變成淡黃色。這時“物理分離”上層脂肪,加鹽並壓榨除去水分,便成為日常食用的黃油,該過程也叫“白脫”。存在兩種製作工藝:4-1、淡奶油-不發酵普通黃油+白脫奶(普通奶油普通黃油?)4-2、淡奶油-發酵發酵黃油+buttermilk(酸奶油發酵黃油?)家庭操作中:淡奶油-打發過度發生水油分離,得到上層是初步的黃油/ 下層 Buttermilk?淡奶油發酵與否黃油,剩下的都叫buttermilk?buttermilk為酪漿、酪乳?5、主要成分:脂肪90%、水<10%、其他物質<5%,油包水。脫脂黃油 脂肪41%~65%。但脫脂黃油是?6、營養價值:牛奶中的脂溶性營養成分都存在於乳脂肪中,因此黃油含極高的維生素A(遠高於淡奶油中的含量,約750:340。補維A重要來源)、也富含維生素D(遠少於維A)、少量維生素K、胡蘿蔔素(黃油黃色來源);富含多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263: 118: 1)、富含膽固醇(心血管疾病、高血脂患者少吃)高熱量(遠高於巧克力)高油脂,適量食用。除鹹味黃油富含鈉,黃油中“礦物質”如鈣…含量不高。“蛋白質”含量不高。“乳糖”含量少,適於乳糖不耐受。綜合營養:全脂牛奶>奶油>黃油7、黃油分類:7-1、根據性狀:無水黃油、酸性黃油。7-2、根據工藝:甜黃油、生黃油。普通淡黃油、發酵黃油。7-3、根據口感:8、天然黃油VS 人造黃油(植脂)
  • 步驟 11/70
    在28攝氏度+:軟化,可打發。在34攝氏度+:融化,不可打發了。這個在做黃油餅乾之類的還蠻關鍵,需要軟化,而非融化。
  • 步驟 12/70
    根據1分類:含水量。注意一個新知識:【無水黃油】ClarifiedButter,又稱AMF/無水奶油/純淨黃油。乳脂含量:約99.9% ,常溫下不易融化。
  • 步驟 13/70
    根據2分類: 加工工藝
  • 步驟 14/70
    根據3分類: 不同口味
  • 步驟 15/70
    普通黃油(無發酵)VS 發酵黃油 一、
  • 步驟 16/70
    普通黃油 (無發酵)VS 發酵黃油 二、品質上:並無大區別!普通黃油:淡奶油(不發酵),直接提煉。發酵黃油:淡奶油(先發酵),再提煉。風味上:區別的主要所在。發酵黃油~有一股濃郁的發酵後的酸香。
  • 步驟 17/70
    普通黃油 (無發酵)VS 發酵黃油 三、【如何區分:普通黃油/發酵黃油】1、看產品配料表:1-1、普通黃油:巴氏消毒奶油、牛奶1-2、發酵黃油:巴氏消毒奶油、牛奶…+(發酵粉/酵母)2、看產地-大致推斷:2-1、法國產-無鹽黃油~多為發酵黃油(如總統、愛樂薇)2-2、其他地方產的~普通黃油;
  • 步驟 18/70
    Buttermilk 白脫奶、酪乳 1、名稱:buttermilk、白脫奶、酪乳2、酪奶性狀:濃稠、含有酸性物質,so帶有酸味-酸酸的口感(類似乳酪味)注意,它並非酸奶!3、主要原料:全脂奶油(what about 脫脂奶油?)4、製作工藝:全脂奶油提取黃油後,剩下的附產物。加入菌種,經過“發酵”。(是~先奶油發酵,再提取/先提取,再發酵?)注意,它並非酸奶!5、成分特點:脂肪含量<遠低於“普通牛奶”、且含有酸性物質(經過發酵的緣故)6、營養價值:7、使用範圍:烘焙中代替牛奶,奶味足且能使成品鬆軟。作為烘焙原料時,也可用其他物質粗略代替,如酸奶。
  • 步驟 19/70
    Buttermilk 白脫奶/酪乳 二、
  • 步驟 20/70
    Buttermilk 白脫奶/酪乳 三、
  • 步驟 21/70
    Buttermilk 白脫奶/酪乳 四、
  • 步驟 22/70
    Buttermilk 白脫奶/酪乳 五、
  • 步驟 23/70
    Cheese:乳酪1、別名:(意譯)乳酪、乾酪、(音譯)芝士、起司、起士…2、乳酪性狀:氣味酸香、口感濃醇、固態(較乾的)乳製品3、主要原料:鮮奶、乳酸菌種、凝乳劑、鹽。(也可是 “羊奶”)(特指 天然乳酪)似乎不用一定是“全脂奶”4、基本工藝:是牛奶~透過【發酵過程】發酵的牛奶製品。【濃縮過程】去乳清/大部分水5-1、主要成分:乳酸菌(成品含量比酸奶中更高)、5-2、新增劑:凝乳劑(這算天然成分/新增劑?)6、營養價值:營養價值很豐富。富含蛋白質(因去除乳清,導致乳清蛋白少,生物學價值低於全乳蛋白質。另外,乳酪中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so消化率極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乳糖:含量極少,適合乳糖不耐受、糖尿病患者…食用。脂肪-脂質(豐富的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熱量也高膽固醇-很低(對心血管疾病有利無害)、礦物質~如鈣(含量很高,天然乳酪~是補鈣的重要食品,且這些鈣很容易被吸收。另外鈣利牙齒,吃乳酪抑制齟齒髮生)還富含磷、鈉(乳酪有加鹽,so注意鈉的攝取量,鈉與某些高血壓疾病有關)鉀、鎂、鐵、鋅…總體含較高的~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很少。富含脂溶性-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D、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C幾乎沒有。其他如:葉酸、生物素…乳酸菌具有保健功能,維持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穩定平衡,防止便秘腹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活力。總體說,是濃縮+發酵的牛奶,“乳中黃金”奶中之王,純天然食品,老少皆宜,很棒!但其熱量、脂肪都很高,適量食用!7-1、乳酪的分類:生乳酪、熟乳酪。新鮮乳酪、半軟乳酪、軟乳酪、半硬乳酪、硬乳酪7-2、乳酪豐富的品種:具體在後面列出。8、再製乾酪:後期加工。新增劑多,營養價值低。
  • 步驟 24/70
    乳酪的名稱、成分
  • 步驟 25/70
    乳酪:營養價值豐富
  • 步驟 26/70
    乳酪中:蛋白質消化率-極高
  • 步驟 27/70
    乳酪中:乳清少“乳清蛋白”少。酪蛋白多:不溶於水的蛋白質。必須氨基酸:含量高
  • 步驟 28/70
    乳酪中:乳清少~乳糖也少(大多數“乳糖”隨乳清排出)。乳糖不耐受、糖尿病患者……適合食用
  • 步驟 29/70
    乳酪:乳清少~水溶性維生素少。含較多~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含量極低
  • 步驟 30/70
    生乳酪的做法
  • 步驟 31/70
    熟乳酪的做法:比生乳酪多了“變硬變幹”的過程。這裡有補充:一位廚友提出異議,說生乳酪和熟乳酪的最大區別是前者不加熱,後者多了加熱過程。但是我經過反覆思考和對比資料以後,覺得,還是上面那句簡單的話,熟乳酪比生乳酪多了“變硬變幹”的過程,而不是有沒有"加熱"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具體請看步驟39、41圖片上的文字)大意是:乳酪有個【成熟期】的概念,這是基本知識!(敲黑板)新鮮乳酪沒有成熟期,現做現吃;軟質乳酪有成熟期,做好要在特定環境下(如恆溫恆溼)放一段時間才能吃,這個過程叫熟化;硬質乳酪也有成熟期,做好要在特定環境下放更加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吃,同樣這個過程就是【熟化】,只是熟化程度更深。那麼,這段內容不就是生乳酪和熟乳酪的區別麼?生乳酪就相當於新鮮乳酪,沒有熟化過程;熟乳酪就相當於軟質乳酪、硬質乳酪,有熟化過程;這個熟不是用各種加熱方式把它燒熟,而是細菌等成分長期慢慢變化、溼度、質感、風味……各方面慢慢醞釀成熟的過程。當然,各位來閱讀這篇分享的廚友們,其實我們糾結這麼多幹嘛?又不是在研究食物論文,孰是孰非。說白了,對咱們來說,就是直白的——乳酪方子有沒有、會不會做,做出來味道地道不地道…把這些搞定就好了。如果沒有具體的做乳酪方子,我們糾結這些文字有什麼意義?都是空看。一般高階的乳酪都不家庭製作的,所以這些知識看看就散了吧。搞不零清又沒關係的。
  • 步驟 32/70
    用牛奶製作乳酪:關鍵工藝之~酸凝乳(讓酪蛋白凝集)(結合下面“牛奶”一章節中:酪蛋白使牛奶凝固的知識)
  • 步驟 33/70
    用牛奶製作乳酪:關鍵工藝之~凝乳酶凝乳(讓酪蛋白凝集)(結合下面“牛奶”一章節中:酪蛋白使牛奶凝固的知識)
  • 步驟 34/70
    乳酪主要分類:新鮮乳酪、軟質乳酪、硬質乳酪
  • 步驟 35/70
    新鮮乳酪:酸凝乳。未經過“熟化”過程,直接將牛乳凝固,去除部分水份潔白的顏色,柔軟溼潤的質感,散發著清新的奶香+淡淡的酸味,十分爽口。含水量較高。(補充:個人認為~新鮮乳酪和生乳酪就是差不多的東西,不同叫法罷了;那同理,熟乳酪就是軟質乳酪和硬乳酪咯
  • 步驟 36/70
    新鮮乳酪:並不等於“酸奶”。新鮮乳酪:發酵菌種類和數量~無具體要求(如何在具體工藝中不一樣??製作過程區別?)蛋白質含量更高(酪蛋白凝固),鈣(礦物質溶於水,隨乳清一起丟失)含量更低。
  • 步驟 37/70
    乳酪是個例外:表面長黴菌,卻是可食用。
  • 步驟 38/70
    軟質乳酪:酸凝乳+凝乳酶凝乳。含水量:新鮮乳酪>軟質乳酪>硬質乳酪且它出模以後,不可直接食用。需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中~放置幾周時間,稱為【成熟期】
  • 步驟 39/70
    軟質乳酪~成熟後才可以上市
  • 步驟 40/70
    硬質乳酪:凝乳酶凝乳。含水量更低,更幹,質地很硬。
  • 步驟 41/70
    硬質乳酪:成熟期2~3個月,甚至達1~2年。
  • 步驟 42/70
    乳酪的基本:製作工藝鮮奶巴氏滅菌發酵劑發酵,產酸凝乳酶凝乳,凝集將凝塊切片熱燙法乾燥 /乳清析出-分離再切小塊,加鹽(溶解蛋白質+控制細菌活性)凝乳入模、壓幹,即乳酪。翻轉 沖洗 加油 裹包入庫 熟化成品包裝、貯存、上市
  • 步驟 43/70
    乳酪的基本製作工藝二、
  • 步驟 44/70
    乳酪的包裝貯存:一、必須隔氧,防止長黴變質二、保持水分,維持其柔韌組織注意、乳酪一直在繼續發酵(or熟化?)終究會變質,良好儲存+儘快吃。
  • 步驟 45/70
    乳酪種類:極其豐富
  • 步驟 46/70
    天然乳酪 VS 再製乾酪:——見【配料表】天然乳酪:巴氏殺菌奶(牛奶)、各種菌、食鹽……成分很簡單。再製乾酪:乳酪、奶粉、穩定劑、防腐劑……配料表很長。
  • 步驟 47/70
    乳清 綜述一、1、定義:2、乳清性狀:淡綠色、半透明、液體。3、主要原料:鮮奶(牛奶、羊奶)4、基本工藝:生產乳酪過程中的副產物。5、主要成分:乳清蛋白、乳糖、磷脂、維生素、礦物質、免疫球蛋白…(各種可溶性成分)6、營養價值& 功能:低脂肪、低膽固醇。7、乳清的分類:8、生產應用:
  • 步驟 48/70
    乳清綜述二、鮮牛乳中含有:2.8%的酪蛋白+0.7%的乳清蛋白。
  • 步驟 49/70
    乳清綜述三、生產工藝鮮牛乳中:大部分脂肪+酪蛋白乳酪剩下的副產品,即乳清
  • 步驟 50/70
    乳清綜述四、成分及營養價值乳清蛋白:溶解性好,且含有更高的“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高!是黃金標準。乳清蛋白:必須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氨基酸組成~最接近母乳成分,高營養-易消化。“支鏈氨基酸”含量 ~天然食品中最高!乳清蛋白:包含一大類…蛋白質,互相影響。乳清蛋白:含有許多功能性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
  • 步驟 51/70
    乳清綜述四、成分及營養價值乳清中:低脂肪、低膽固醇!
  • 步驟 52/70
    乳清綜述五、乳清產品的營養價值 & 食品中的廣泛應用
  • 步驟 53/70
    乳清綜述五、乳清產品的應用:乳清為原料生產“乳鈣”(礦物質濃縮物)含有多種礦物質:鈣、磷、鉀、鎂、鋅、銅……)且比例與人體骨骼相近。
  • 步驟 54/70
    乳清綜述五、乳清產品的應用:在酸奶、乳製品領域。
  • 步驟 55/70
    乳清綜述五、乳清產品的應用:乳清在“再製乾酪”中的應用
  • 步驟 56/70
    乳清綜述五、乳清產品的應用:乳清在“乳源性運動食品”中的應用運動營養食品配料
  • 步驟 57/70
    乳清綜述六、乳清的分類(根據~生產工藝不同):甜性乳清、酸性乳清、加鹽乳清。
  • 步驟 58/70
    乳清綜述七、乳清產品:也屬於【乳製品】範疇。包括乳清/乳清粉/乳糖。
  • 步驟 59/70
    乳清綜述七、乳清產品
  • 步驟 60/70
    Milk:鮮奶1、別名:2、鮮奶性狀:混合物/乳濁液。3、主要原料:動物鮮奶,範圍常見(牛奶,奶牛奶-犛牛奶-水牛奶…/羊奶,山羊奶-綿陽奶…)4、基本工藝:5、主要成分:以牛奶為例90%的水分、蛋白質:可溶性蛋白(是乳清中的乳清蛋白麼?)/酪蛋白,懸浮於水中,形成膠體脂肪:乳糖(溶於水)、礦物質(溶於水)。6、營養價值:7、鮮奶分類:巴氏殺菌奶、常溫奶。全脂奶、低脂奶、脫脂奶;新增物(這就是所謂的“調製奶”麼)如高鈣奶……8、
  • 步驟 61/70
    牛奶成分:酪蛋白~佔蛋白質總量的80%以上。(上文圖片~後續提到了:牛奶製作乳酪的兩種重要工藝,酸凝乳、凝乳酶凝乳……具體見“乳酪”知識部分)
  • 步驟 62/70
    鮮奶分類二、根據成分 低脂奶、脫脂奶脫脂奶和淡奶油:是“同一生產過程”的同時產物麼 / 工藝各有不同?
  • 步驟 63/70
    Yorgut 酸奶(發酵乳)大類:1、別名:酸奶、2、酸奶性狀:3、主要原料:鮮奶(牛奶-奶牛奶-犛牛奶-水牛奶……/羊奶-山羊奶-綿羊奶……均可)4、基本工藝:新增~有益菌(發酵劑)5、主要成分:蛋白質、乳酸菌6-1、營養價值:保留了牛奶的所有優點,同時揚長避短,更適合人體。6-2、酸奶功效:7、酸奶的分類:凝固型、攪拌型、果味型。8、酸奶的儲存:冷藏。
  • 步驟 64/70
    酸奶製作工藝:配料鮮奶、加糖、穩定劑……變性澱粉是嘛?預熱均質殺菌冷卻接種發酵冷卻攪拌包裝後熟
  • 步驟 65/70
    製作工藝之:預熱+均質。變性澱粉:預熱時不可糊化、均質時顆粒結果不變
  • 步驟 66/70
    製作工藝之:殺菌同時,變性澱粉膨脹糊化,形成黏度。
  • 步驟 67/70
    製作工藝之:殺菌。容器、工具……蒸汽滅菌;原料奶……巴氏殺菌【以不破壞“牛奶原有營養成分”為準】滅菌時:為何要脫脂??
  • 步驟 68/70
    製作工藝之:冷卻+接種+發酵變性澱粉:不被菌種降解,維持穩定。酪蛋白:變性凝固,與水形成三維網狀骨架,凝乳狀。
  • 步驟 69/70
    質量標準:優質酸乳外觀呈乳白色或稍帶黃色,表面光滑,凝乳結實,組織細膩,質地均勻,允許有少量乳清析出,無氣泡,酸甜適度,不得有辛辣味及其它異味。如果酸乳中有氣泡或瓶蓋上鼓或有辛辣味及其它異味,說明鮮乳在發酵過程中已被雜菌汙染不能食用。如生產種(發酵劑)出現以上情況,堅決不能用於生產,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在適溫下超時,乳凝很少、乳清分離,甚至不乳凝,出現大量懸浮物並出現臭味,說明菌種衰退嚴重或菌種已被雜菌汙染,應停止使用。如菌種衰退,可把衰退的菌種在斜面培養基上培養,進行提純復壯,再進行繁殖,即可得到優良的生產種。
  • 步驟 70/70
    知識拓展三:其他易混淆的……“乳類產品” 煉乳、 淡奶(淡煉乳)
釋出於 2018-09-16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