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雞燉比燉雞腿好吃,燉牛尾比燉牛腱好吃,總之,一鍋燴的味道往往是無法逾越的。但是有個問題,上至雞魚肉蛋,下至青菜蘿蔔甚至一條黃瓜,食材不同的部位對火候要求不同,也都有各自的味道,一鍋燉往往是犧牲個人成就集體,比如牛筋燉煮時間大於牛尾大於牛腩大於裡脊,燉一起自然風味最佳,但只有牛筋可以保全口感,牛腩的本味也犧牲掉,而裡脊早就柴了,所以大餐廳往往有準備高湯,甚至出現用雞湯燉雞這種行為,大量高湯作為基味,烹製不同菜餚再做針對性的調味與煨制,或做醬汁或做醃料。如此可以做到火候因材而異而味道集大成。
看了很多古今中外美食紀錄片,思路基本如此,各中手法家庭廚房也能實現,並不繁瑣甚至比一些麵食要簡單。不敢妄言孰優孰劣,但至少可以豐富體驗,如此才有資格談喜好。
在學校的時候見過一個美帝漢語生,只在老家聖地亞哥吃過宮保雞丁,就說中餐不好吃因為中餐全是大蔥…仔細想想,我身邊很多人只吃過迴轉就說日料不好吃因為全是生的,殊途同歸,止增笑耳。
參考文獻:
RyuGin collection 2011
Gordon Ramsay's ultimate cookery course
至鱒刺身教學影片
1小勺=5ml
1大勺=15ml
1杯=240ml
少許=兩指尖捏起的量
活魚不腥,味道和肉質佳,應儘可能選擇少刺的無異味的白色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