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團伙過冬-一學就會的薑母鴨
13.2萬 熱度 13 收藏
眼睛忘充電燕

【團伙過冬-薑母鴨】

入冬了,忽然就想起吃薑母鴨。

薑母鴨的做法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廈門泉州一帶流行的,一隻鴨子一斤姜,砂鍋用姜鋪底,再入整鴨燜熟,吃的時候一隻鴨子拆八塊,再與薑片、醬油大火炒勻,屬於幹吃。

另一種是臺灣吃法,做成湯菜,先吃鴨子再涮火鍋。吃鴨名店各有絕招,有用炭火烤的、有加了草藥做藥膳的,蘸料必備豆腐乳和辣醬油,涮菜隨意,如果有鴨肉丸和麵線就太地道了!最霸道的,老薑鴨湯涮秋蟹,一道菜吃遍河塘秋冬。

家裡做薑母鴨簡單得很,老薑、鴨子、麻油、醬油必備,其餘都是加分項。鍋裡放足芝麻油,薑片小火煎香,下鴨肉同炒,老抽生抽調味,八角香葉桂皮少許,炒勻了加水,烹至鴨肉軟爛,出鍋前再撒把枸杞煮開,色香味齊了!

就應該是初冬,呼朋引伴回到家中,指尖有點冰涼,端上一碗熱騰騰的薑母鴨,吃肉喝湯,湯底咕嘟咕嘟下點青菜細面,煮鴨湯麵又是一吃。吸飽了汁水油脂的薑片也不要扔,據說炒捲心菜味道一絕。

那年一個人去臺灣,臨行前照著舒國治的《臺北小吃札記》,繪製了一張“臺北行腳地圖”,標註了若干“打卡地”。

——那麼多舒服的zakka小店、咖啡店、書店、茶店,然而你怎樣進得去呢?那是開給熟人們的,你闖進去,就像一滴冷水混入正香濃的熱拿鐵,泡沫和咖啡油脂包圍著你,遠遠的。

第二天我就放棄了按圖索驥,約了臺北的朋友,帶我深入巷尾,去吃書裡絕對沒有寫過的客家菜館,一道鴨腳煲吃到銷魂。

吃薑母鴨自帶團夥屬性。一人食,再好的菜碼也難逃填肚子之感,吃上三天吃不完,再美味也要吐了。許多事情都很適合一個人做,唯有美食,一定是愛吃的人聚在一起,才能吃得熱火朝天,吃得盡興而返。

食材
半隻
老薑 20片(約100克)
芝麻油 適量(約30克)
醬油 適量
老抽 適量
冰糖 6-8粒
桂皮 1塊
八角 2個
香葉 3-4片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11
    鴨肉焯水,加兩片姜,2湯匙料酒,水開了煮到出沫,不要關火,一塊塊撈出。
  • 步驟 2/11
    準備調料。
  • 步驟 3/11
    炒鍋熱鍋,放芝麻油,油熱後轉小火,放入切薄的薑片。薑片兩面煎到邊緣微黃,略捲曲,下鴨肉,轉中大火。
  • 步驟 4/11
    鴨肉跟油和薑片炒勻,加入冰糖,繼續炒一會兒。
  • 步驟 5/11
    待冰糖基本融化,加入老抽和生抽。比例是1:1,半隻鴨子我放了3湯匙老抽,3湯匙生抽。每家口味不同,我的量供參考。因為還要加水煮湯,如果完全用醬油調味,用量太大了,可以煮熟之後再用鹽調味。
  • 步驟 6/11
    老抽生抽跟鴨肉炒勻,放入調料,繼續炒一會兒。
  • 步驟 7/11
    加入沒過鴨肉的水,加入3湯匙料酒,煮開。如果喜歡小火慢燉,調到中小火,直到鴨肉軟爛,大約需要40-60分鐘。也可以移入高壓鍋,上汽後再小火煮25-30分鐘。
  • 步驟 8/11
    如果用高壓鍋,鴨肉煮好後,開蓋再煮開一會兒。
  • 步驟 9/11
    出鍋前放入一小把枸杞,煮五分鐘即可。
  • 步驟 10/11
    拌米飯,吃肉喝湯!太暖了。
  • 步驟 11/11
    鴨湯可以繼續涮菜,或者下細面/面線/米線做湯麵。薑片可以炒捲心菜吃,別有風味。一菜三吃妥妥的!
小貼士

1.薑片喜歡的可以再多放,就像正文說的——一隻鴨子一斤姜!

2.炒的時候先不要放鹽,只用醬油來炒,等薑母鴨基本熟了,再嘗湯,用鹽來調節鹹淡。

3.有些飼養的肉鴨皮下脂肪非常厚,需要去掉一部分再煲湯,否則可能會覺得特別油。

釋出於 2018-07-04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