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理想點心-薩其馬
7.4萬 熱度 6 收藏
這不是樸果果嗎

【理想點心-薩其馬】

魯迅是標準的吃貨,在北平住了十四年,不但趟遍了大大小小的好館子,更愛上了北方點心。魯迅兄弟都是甜食控,據說在日本的時候,沒事嘴裡也要含塊糖,所以四十幾歲牙齒已經所剩無幾。

周作人是很看不上北方粗陋的小點的,魯迅不同,發了工資先奔點心鋪,南貨鋪、滿漢餑餑鋪都要去的,尤其喜歡香酥可口的薩其馬。

1925年,女學生許廣平第一次去他西三條的家裡做客,他給泡了茶,又從書架上灰漆的多角鐵盒裡拿出薩其馬,給她們幾個一人一塊。

薩其馬是滿語音譯,清朝皇族最愛的點心,三斤點心一斤蜜,乾隆欽定的《清文鑑》中譯為“糖纏”,足見其甜!最豐滿的做法是用奶油和雞蛋和麵,擀薄切細,在芝麻油裡炸制金黃,再拌上芝麻、枸杞子、葡萄乾、青紅絲一類,然後裹滿用蜂蜜和白糖熬成的糖稀,壓實了切塊吃,當茶點最妙。

甜,越在偏遠與苦累中,越是最大的念想和安慰。我太姥姥是鄂溫克,活到快九十歲上,還愛吃肉和甜食。小時候,每次見了她,總要用乾燥又柔軟的手拉著我,塞給我幾塊家裡人孝敬她的點心,薩其馬也是我的最愛。一塊好的薩其馬,咬下去既紮實又酥軟,嚼起來反而入口即化,香甜濃厚,卻不膩。真是再沒有比這更理想的甜食了。如今做得好的鋪子不多了,北京地價貴,許多老吃食要去天津尋,祥禾餑餑鋪算一家,一盒八小塊,精緻得很。

我在家裡試著做了一次,雞蛋和麵,少油炸,全用麥芽糖熬糖稀,裹拌在炸得金黃的細條條上,壓實放涼,切開嚐嚐,雖說跟祥禾沒法比,但在沒有薩其馬的大理國,也是頭一份了,請客吃茶還是拿得出手的。

又及,《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麵為之,形狀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這個做法,做出來的肯定不是薩其馬,倒有點像司康鬆餅一類,不會親自下廚的人,才會一再引用。

食材
普通麵粉 200克
適量
雞蛋 3個
麥芽糖(或蜂蜜/冰糖) 150克
40克
熟芝麻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10
    200克麵粉,3個雞蛋(120克),揉成光滑麵糰。(料理機:2分鐘揉麵程式)
  • 步驟 2/10
    擀成餅,鬆弛20分鐘。
  • 步驟 3/10
    擀成薄片,約0.5cm厚。
  • 步驟 4/10
    切分一下,一塊一塊切成細條。這個工作是最費時間的,把面片切的稍微小一點,然後逐個切細就行了。如果一整片直接切的話,後面都會粘在一起很麻煩。
  • 步驟 5/10
    平鍋中放入沒過鍋底0.5釐米的油,等油燒熱後,中小火,把切好的麵條一部分一部分放進去,正反面炸至金黃膨脹。
  • 步驟 6/10
    炸好的麵條放在廚房紙上吸油備用。
  • 步驟 7/10
    小鍋加入40克水,再加入150克麥芽糖或100克蜂蜜,50克冰糖,小火熬,一直熬到很多小氣泡,用筷子沾點糖,能夠拉出很長的絲。要比我圖片中的絲更長更結實,如果把沾了糖的筷子放進冷水裡幾秒鐘,糖會變硬,這個時候糖稀就可以裹糖了。
  • 步驟 8/10
    先在炸好的麵條中拌入一大把熟芝麻,也可以加入葡萄乾之類你喜歡的果乾,然後把糖稀澆進去,用筷子和手協助把糖稀和麵條拌均勻。
  • 步驟 9/10
    放入一個合適的容器,容器的大小應該是如果你使勁向下壓,可以把所有糖麵條都壓進去的程度,越緊越好!最好下面鋪一張油紙,這樣好取防粘。如果容器還有些大,可以在上面放一些豆子,、硬的乾果之類的東西,把容器的空間佔滿,最上面蓋好蓋子或者壓上重物,放置兩一兩個小時即可切開食用。
  • 步驟 10/10
    沙琪瑪其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最主要的就是:一是要把麵條炸透,但又不能糊;二是糖稀熬的程度,如果沒熬到時候,薩其馬就比較散,很難粘在一起;如果熬過了,口感就會比較硬,沒有那麼酥脆。這個是需要練習的。
小貼士

1.這個版本是少油少糖的,而且沒有任何新增劑,所以不會有市售的口感那麼好,家裡當茶店或給孩子當小零食是可以的。

2.傳統的做法是全部用蜂蜜來熬糖稀,也有用冰糖或者紅糖的,我的是用麥芽糖的版本,因為麥芽糖最健脾胃,吃起來更健康一些,不過對糖稀熬製的要求比較高。

釋出於 2018-10-31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