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除了愛讓人想觸碰又收回手,還有一碗叉燒飯也叫人想吃又擱下了筷。
儘管距離周星馳的電影《食神》上映已經過去了20多年(看過此片,暴露年齡),裡面的那碗叉燒飯依然讓人黯然銷魂。一碗絕妙叉燒飯讓人惶恐,正如電影中薛家燕飾演的評委所說,“以後吃不到這碗叉燒飯可怎麼辦呀!”
肥瘦錯綜交織的豬肉以內功震斷經絡,使口感鬆軟柔嫩。在火上旋轉跳躍炙烤,淋上鹹甜醬汁,最後在刀光劍影中零落成片,穩當當落在一碗米飯之上。自帶中華小當家特效的製作過程為叉燒飯平添了十萬點誘惑力。
當然,這是電影中的叉燒飯。不過,即便沒有電影特效加持,那些街邊逼仄小店裡的燒臘小點也總能端出有魔力的叉燒。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就對叉燒飯一往情深。年輕時的倪匡從內蒙古一路顛沛偷渡到香港。那個褲兜裡沒有幾塊錢的青年用僅有的幾個錢買了一碗叉燒飯——“油汪汪香噴噴的叉燒飯”。一入口,他就歡了:“天下哪有這麼美味的飯”。從此,食遍天下,滿漢全席,皆是路人。
在粵港澳地區,叉燒絕對是燒臘中的代表人物,至於群眾基礎堅實到什麼地步,聽聽那句金句就能窺得一二:“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使用場景通常是媽媽對子女說的,意為“我要你有何用”~
其實叉燒大概也算不得什麼家常菜,先說一塊好叉燒要用到的是“梅肉”,其實應該是“枚肉”,在豬的肩胛骨位置。一頭豬隻有兩塊枚肉,可見其精緻程度。這塊肉自然不會辜負人們對它的珍愛,肥瘦得宜,所以料理起來口感軟嫩,還汁水豐沛。
用叉燒醬、老抽、蜂蜜、白酒等醃製過的枚肉倒是名符其實的“梅肉”,鹹甜的滋味進入肌理,肉腥味也消減不少。在燒臘店,叉燒會整塊懸掛炙烤,在家裡就用烤箱即可。烤叉燒別指望一步到位,為了入味均勻、表面顏色好看,需要烤一會兒就拿出來刷上醬汁。我自己是喜歡叉燒表面略帶焦香。在美拉德反應的作用下,叉燒的風味會更渾厚。
走在香港街頭的時候,燒臘店的光輝才不是昏黃的燈光散發出來的,而是那些閃耀在叉燒上的點點星光。好的叉燒,釉色紅亮,表面不是發乾的硬,而是如同山丘般起伏的軟嫩和香脆交替。儘管通常被切成片狀,這絲毫不妨礙叉燒保有力道十足的肉汁,在嘴裡發酵成可以讓人在上頭打滾的豐盈。
我想,一塊叉燒的魅力就是這樣的。正如食神中的情感那樣,看似尋常微小,卻能在咀嚼間讓人齒頰生香。
1. 烤架下面用一隻等大的烤盤盛接滴下來的油脂和醬汁(為了便於清理,還可以襯一層錫紙/油紙)。
2. 待叉燒肉自然冷卻後再切,切片會更整齊、漂亮。
3. 我們所用的原料是前臀尖肉,也叫作梅肉,因其肥瘦相間,瘦肉中帶
有均勻的脂肪而得名。如果能買到豬頸肉的話更好,因為它是外肥裡瘦,最適合做叉燒。
4. 醃料中的蜂蜜可以換成麥芽糖,會有不同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