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麵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家的味道”,有誰沒有吃過自己媽媽擀制的手擀麵呢;把面和的硬硬的餳好後擀的薄薄的,再把面切得細細的,拎起來抖散,扔到開水鍋裡。麵條在柴火鍋裡滾上滾下,等麵條煮好了撈在碗裡澆上澆頭,就著小鹹菜美美的熱熱的呼啦啦吃上幾大碗,等汗珠自鼻尖冒出來,爽氣!
關於手擀麵給我的印象我所能夠描述的就是這樣子,想想小時候放學後守在鍋臺邊等著吃麵條的樣子是那樣的虔誠,是那樣的不成體統。今天做次手擀麵,用來回憶一下小時候的味道,那種家的味道。
鹼面是中常見的是食品新增劑,以前家裡蒸饅頭用“面引子”時,為防止過酸都會放上一點鹼用來中和一下。鹼面在這中間不止是起著調和酸鹼度的作用,放了鹼的麵糰擀成麵條後變得勁道起來,口感也爽滑起來,南方的“熱乾麵”用的就是鹼水面。鹼水面之所以在南方流行而不是在北方,應該與水土有關;北方水含礦物質多呈鹼性就是俗稱的“硬水”,人們的飲食呈鹼性,南方則正好相反,因此鹼就成了調和劑。沒有吃過南方的鹼水面,那就按照過去蒸饅頭的配方來調劑麵粉和鹼面的比例,可能與真正的鹼水面的配方有出入,那我的鹼水面就叫做“山寨版的鹼水面”吧。
1、手擀麵條最好是隨吃隨做,晾乾的麵條比溼麵條或冷凍麵條口感要差很多。
2、手擀麵因是溼面,煮時候鍋裡要添入比煮掛麵多的清水。
3、麵粉、精鹽、食用鹼的配入比例: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