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小丸子,又名“章魚燒”,是源自日本大阪地區的著名小吃。如今,在我國許多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出現了一些推著小車的商販沿街販售,小車前總是圍滿了大的、小的以及半大不小的孩子們。雖說是現燒現賣,可看著那些麵糊、那些看不出是什麼的材料,以及黑乎乎的醬料,心裡總是不踏實。
在我看來,這個東西本質上類似於咱們北方的糊塌子餅——麵糊里加入材料,煎熟。但就這麼一枚小小的丸子,也體現了日本飲食的特點,比如食材多樣,什麼都來點兒;再比如使用海鮮;還有就是造型漂亮,不像咱們直接攤張餅就算了。
在家學做,找個配方,注意以下幾點就能做出很地道的味道——
其一,麵糊,正宗章魚燒的麵糊除麵粉外應該加山藥粉或山藥泥,就是市面上出售的成品“章魚燒粉”的配料中也有山藥粉,這應該是章魚燒的一大特點;
其二,輔料中的海鮮,正宗的當然應該是新鮮章魚,如果買不到,可以用魷魚、八帶、巴梢等帶吸盤鬚子的章魚的“叔伯兄弟們”代替,只要新鮮,口味沒有太大區別;我覺得魷魚板口感最好;
其三,就是造型了,要煎成外酥裡嫩的丸子,需要專門的章魚燒模具。市面上並沒見有賣,網上一搜一大片,實在喜歡吃,敗一個得了。不然就直接煎成餅吧。
最後,調味料。章魚燒本身沒什麼味道,全靠最後撒上的調味料提味,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照燒醬。可以去超市買,也可以自己做(做法在這裡),其它的都能買到,總比小吃攤上的要好。
1、小丸子好不好吃,麵糊的水粉配比很重要——既不能太濃稠,也不能太稀薄,太濃稠丸子會硬,太稀薄不容易挑圓;我的這個配方經過了精準稱量,但麵粉的吃水性有差異,山藥的不同品種、在不同季節含水量也不一樣,所以還應該根據情況進行微調。
2、我用了鐵棍山藥,50g是去皮後的分量,磨成泥後應該還有折損,忽略不計;麵糊過篩主要是為了碾碎結團的麵粉,所以濾出來的山藥碎要倒回去。
3、無論使用章魚、魷魚還是其它品種的海鮮,汆水時間要短,斷生即可,汆老了就不好吃了;
4、配料中使用了少許泡打粉,應該是必須的。我試過不加,也試過打發一下蛋白,效果都不好。用無鋁泡打粉放心一點兒。
5、最後,加配料的時候別太貪心,配料加得太多會很難看,也影響口感。
(備註:過程圖中那一盤沒來得及拍照留念,被我家小朋友從鏡頭底下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