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酸菜肉末拌拉條子
9.4萬 熱度 193 收藏
偌山橇遼啃

【拉條子】在老爸小時候能吃上一頓,算是很奢侈的事兒了,這是他後來常常教育我們兄妹倆提起的。奮鬥和珍惜,自然就是成長的座右銘了!如今,美食的流傳速度和演變方式,不能僅侷限在地域名稱了,“新疆拉條子or青海拉條子”應該如何闡述呢,哪一種說法才是地道正宗呢?

    我的第一故鄉,青海。7歲以前對於食物的記憶,停留在新房中堂的大面櫃裡。一碗麵和一盤過油酸菜是全家的美餐,當然,儲存在地窖中過冬的土豆也是伴侶之一。

    97年,隨父母去了新疆,生活的變遷,對食物的認知也漸漸多了起來,不過依舊沒能改變麵條在我家的重要地位。老爸的喜好,早中晚三餐“面面俱到”。

    說來慚愧,基於餐餐麵條的“壓力”,在外地的這些年我幾乎沒有親手做過。想來,是時候感謝老媽小時候的“傳承”啦,也不枉西北女紙的稱號!

拉條子,基礎麵條是關鍵,可配蔬菜肉類同炒、可做湯飯、也可搭配臊子食用。

食用方式:炎熱天氣時,通常炒菜拌麵,蒜薹肉絲 西紅柿雞蛋 芹菜肉末作配菜...;冷天,澆一勺熱臊子,蘿蔔肉丁 土豆粉條...或是一碗熱湯麵下肚,既暖身又暖胃。

名稱:新疆拌麵、新疆炒麵、青海燴麵...等 拉條子是基礎 後期加工口味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不用十分糾結

形狀:拉條子,不僅僅是圓長條,家裡來做客的老鄉有時點名要吃寬面,青海人家家戶戶與麵條有特殊情節,所以具體寬度沒有特別要求。老媽,通常都會拉很細,也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所以,究竟多細合適呢,也不要太糾結!畢竟,家庭廚房不是克隆機器,口味工藝不必嚴苛。

這裡,我用了最簡單的配菜,酸菜與肉末煸炒拌拉條子

話說,我這技術也不怎麼滴,純粹藉此機會和大家探討學習

在此,謝謝老媽這個西北女紙的教誨~~~

時間:10-30分鐘
食材
涼水 165g
5g
肉糜 100g
酸菜 酸菜70g
野山椒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12
    準備原料 鹽提前放入水中化開 B材料可放入冰箱暫不使用
  • 步驟 2/12
    水緩慢倒入麵粉中,不要一次倒入,根據軟硬程度稍作調整
  • 步驟 3/12
    揉合成光滑,有彈性的麵糰,蓋保鮮膜靜置15分鐘
  • 步驟 4/12
    擀壓成厚約1cm薄片
  • 步驟 5/12
    切成寬約1cm長條(邊切邊擺盤,或分散放置,不然會黏在一起)
  • 步驟 6/12
    器皿抹油,麵條一條一條轉圈盤在一起;每條都要塗抹少許食用油,防止粘連;蓋保鮮膜室溫鬆弛1小時
  • 步驟 7/12
    拉扯麵條
  • 步驟 8/12
    中火煮麵,入鍋,煮沸,點水
  • 步驟 9/12
    出鍋後的麵條,可過涼水瀝去水分食用油拌勻備用,也可直接撈出食用油拌勻
  • 步驟 10/12
    少許油,煸炒小山椒與肉糜
  • 步驟 11/12
    變色後倒入醬油翻炒
  • 步驟 12/12
    下入切碎的酸菜,翻炒出鍋(酸菜較鹹,未新增鹽)
小貼士

拉條子,一份簡單的家常麵食,想要講究些,可參考下面幾點

廚房新手,建議在扯麵環節拉個人一起操作,實在木有就慢慢來

小貼士:

含水量:“寸寸 揪片子 拉條子”青海三大面食,含水量依次遞增。(麵糰較硬 適中 偏軟)

溼度:和麵-揉麵-鬆弛-擀壓-切面-扯拉-入鍋 過程中儘可能用保鮮膜將麵糰覆蓋,以免外皮乾燥斷筋

鬆弛:揉和麵團時產生筋度,麵糰處於緊繃狀態,需要鬆弛緩和。室溫1小時,或存放在冰箱24小時以內,後者取出時溫室放置15分鐘再進行操作

盤面:方便後期操作,提前將麵糰切成細長條擺放整齊(也可省略)

手法:“輕 彈 勻”成型的麵條具備三點

拉扯:雙手完成,掌心向上各拿麵條一端,拉伸2秒,“力作用下彈至操作檯緩衝回來”這個過程輕輕拉伸,不斷重複,直到成為你滿意的長度和寬細,快速入鍋,繼續拉扯。

煮麵:“點水”即為麵條全部入鍋沸騰加少許涼水。中火煮麵,一邊扯麵,一邊入鍋狀態,一人操作,建議下5根後,加蓋煮沸,點水一次,出鍋;(一人操作時,麵條鍋中停留過久,先下的容易煮過,不可一次下過多)

過水:涼水衝一下麵條,提升勁道

精度:麵粉選用特精粉,麵條口感爽滑更勁道,拉扯不易斷裂,操作性更強適合做拉條子;單純使用高筋麵粉口感較硬,這裡添加了適量中粉改善

釋出於 2020-09-17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