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絮窠”是我們當地人愛吃的一種野生植物,學名叫“鼠麴草”,別名有很多,如“佛耳草”等。這種草的葉片背面長著一層白白的絮狀物,撕開後“藕斷絲連”,有點兒像棉絮,所以家鄉的人給它起了“破絮窠”這麼個名兒,還挺形象的。每年春天,特別是清明前後,人們常常採摘“破絮窠”的嫩葉,做成一種清香美味的點心——“破絮窠糰子”。聽外婆說,以前人們總是將“破絮窠”放在洗淨的石臼中搗成茸,再加糯米粉揉成麵糰,包入食糖等餡,上鍋蒸食。現在石臼是難得一見了,人們就直接用料理機粉碎了,味兒似乎也差不多,只是少了幾分樂趣。
澄粉用滾開的水燙一下,和麵時慢慢倒入草汁,最後抹點豬,好包一些。蒸出來也很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