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誰也想不到簡單的饅頭,發展到現在蒸蒸日上,變幻出各式各樣的形狀,有刺蝟,花朵,小豬,蓮花,小熊,壽桃,棗卷各式各樣的。混合雜糧做出來的更是受大家喜愛。
紫薯其實可以按個人喜歡用量,因為紫薯乾溼比例還有面粉吸水量不同,所以水分請大家自我做調整。還有記得紫薯不要用泡打粉,會變成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