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包肉屬於東北菜系,是黑龍江省哈爾濱的名菜,是清末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發明的。在中國現代飲食史上,鍋包肉讓哈爾濱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它馳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沒有人沒吃過,這種菜餚兼有北方菜系的鹹鮮,還略帶西洋風味的酸甜口,連外國人吃著,都豎起大姆指。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鄭家祖籍遼寧省建昌縣,鄭興文從小家道殷實,良好的家庭環境讓鄭興文逐漸對飲食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菜餚的製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並能對菜餚的色、香、味、形加以點評,被人們譽為“小美食家”。鄭興文6歲隨父來到北京,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餚,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出徒的鄭興文於1881年清光緒七年在北京當時稱北平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中檔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14個技術過硬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臺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臺杜學瀛料理膳食。 作為當時北方重鎮的府衙,道臺府裡經常會宴請國外的賓客。由於外國人喜歡吃甜酸口味,北方的鹹濃口味令外賓們很不適應。為了討好外國使節,道臺杜學瀛就命府內廚師變換菜餚口味。幾經冥思的鄭興文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塊”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餚,這一改也就出現了新的菜餚,鄭興文按照菜餚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可能是洋人在點菜的時候發音有問題,到了現在就被叫成“鍋包肉”了。當然這樣的“大菜”我還不能獨立完成,這個菜是媽媽製作,我拍照完成的
肉炸兩次才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