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線面,像絲線一樣,紮成一小束一小束,福州話叫“籽”。一碗線面用一“籽”也就夠了。線面煮食方法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再一次沸後,即可撈起,抖幹水後,即盛入碗內,與備好的羊肉、番鴨肉、上排等高湯相和,滴上幾滴本地產的福建老酒,即成“鴨面”、“上排面”,線面本身帶鹹味的,湯中毋再用鹽。福州人管這叫“泡”線面,一個“泡”字,活龍活現,這也是一種飲食文化。線面在高湯中一是一,二是二,一清二楚,一筷拈起,牽絲掛縷,咬上一口,柔韌滑潤,帶起高湯原汁原味的鮮美,怎能用一個“好”字了得。“5月12號”,今天是小宇的11週歲生日,一早5點舞就起床熬製撈線面的湯頭,兒子不喜歡鴨湯,於是就熬了香菇排骨湯,再煮上2粒鴨蛋(在福州話中,鴨蛋有“壓亂”的意思,寓意在新的一年一切順利),等兒子起床洗漱的時候,趕緊燒水,放入麵條,迎頭給和舞一般高的兒子一個溫暖的懷抱,祝他:生日快樂!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他爹也很激動,和我輪流給兒子各餵了一口線面,祝福我們的兒子,外公也一早趕來,說要親自送小宇去上學(平時都是自己搭公交車的),很溫暖的場景,讓舞很感動。
舞語:
關於線面
福州人吃線面,從小吃到大,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它。生日的時候吃線面,逢到明九、暗九(明九,如 9歲、 19歲、 29歲;暗九,如二九的 18歲,三九的 27歲,四九的 36歲……)正月二十九還得吃線面。客人來訪、送別,娶親、出嫁時要吃線面,生病的時候吃線面,坐月子的時候吃線面(丈夫也要陪老婆吃)……,直至死後在抬進棺材之前,還要喂最後一次線面。 據記載,福州線面生產,始於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線面截面為圓形,細度為0.7毫米,長度為190釐米左右。一副對聯曰:“金梭玉帛”、“牽絲如縷”,橫批“巧奪天工”用來贊線面,當無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