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燒賣
2.7萬 熱度 166 收藏
赫敏

燒麥(Steamed Pork Dumplings),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麵食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在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燒麥最早起源於元代初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的商途茶館中的出售的“蒸麵”。後來“捎上”了些菜點,成為“茶捎賣”,經多年演變成為今天的“燒麥”。 燒賣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最早的史料記載,在元代高麗(今朝鮮)出版的漢語教科書《樸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的記載。該書關於"稍麥"的注說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梢系,故曰稍麥。”“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如果把這裡“稍麥”的製法和今天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

  到了明清時代,"稍麥"一詞雖仍沿用,但"燒賣"、"燒麥"的名稱也出現了,並且以"燒賣"出現得更為頻繁些。如《*詞話》中便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楊州畫舫錄》、《桐橋椅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出現。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調鼎集》裡便收集有"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其中"勞餡燒賣"是用雞肉、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製成。"油糖燒賣"則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製成。中國南方還有一種"滷餡"芽菲菜燒賣。時至今日,現時各地燒賣的品種更為豐富,製作出更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餡燒賣;安微有鴨油燒賣;杭州有牛肉燒賣;江西有蛋肉燒賣;山東臨清有羊肉燒賣;蘇州有三鮮燒賣;廣州有蟹肉燒賣、豬肝燒賣、牛肉燒賣和排骨燒賣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

時間:1-2小時
食材
麵粉 250g
糯米飯 500g
肉糜 適量
香菇丁 適量
胡蘿蔔丁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13
    剁好的豬肉糜
  • 步驟 2/13
    切好的香菇丁和胡蘿蔔丁
  • 步驟 3/13
    起油鍋,將切好的香菇丁和胡蘿蔔丁煸炒一下。
  • 步驟 4/13
    再放入用料酒、鹽、白糖、小蔥拌好的豬肉糜翻炒至變色。
  • 步驟 5/13
    最後再加入煮好的糯米飯一起炒,並加入適量鮮醬油調色。 再翻炒至餡料均勻就可以出鍋放在碗裡待用。
  • 步驟 6/13
    炒好的餡料。
  • 步驟 7/13
    將麵粉加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麵糰,放在盆裡,蓋上一塊溼毛巾待用。
  • 步驟 8/13
    揪成劑子
  • 步驟 9/13
    接著擀好皮子,左手托住燒賣皮,右手拿尺板撥入餡,撥在正中間。用左手五個手指向上一攏,攏成如小石榴狀,開花張嘴,露出一點餡心。
  • 步驟 10/13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第一次弄,有些手忙腳亂的,整的形狀馬馬虎虎吧。
  • 步驟 11/13
    最後入蒸鍋。
  • 步驟 12/13
    旺火蒸上十分鐘左右。具體時間可自行調整,反正當燒賣皮子變色,基本就好了,不用蒸太久,因為餡料本身就已經是熟的。
  • 步驟 13/13
    一盒燒賣夠第二天早上當點心了。
小貼士

擀好皮子,左手托住燒賣皮,右手拿尺板撥入餡,撥在正中間。用左手五個手指向上一攏,攏成如小石榴狀,開花張嘴,露出一點餡心。

釋出於 2023-03-02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