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椒豆腐丸+自制滷水豆腐家庭自制豆腐,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基本的流程是:泡豆子、磨漿、濾豆渣、煮豆漿、降溫、點豆漿、壓豆腐成型。仔細看看這些過程,最重要的過程應該是點豆漿。只要掌握了點漿這個步驟,你就能作出合格的豆腐。其實我也是一個初學者,做過之後發現,豆腐製作完全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只要細心總結,做幾次也就像模像樣的了。家庭自制,想要的最終結果是吃的安全放心,在不斷的製作中總結提煉,總有一天你也能作出令你滿意的豆腐。點漿的過程是最重要的,我們今天就先來了解下點漿的原料。豆腐根據點漿原料可以分為幾種:酸漿豆腐、滷水豆腐、石膏豆腐、內脂豆腐。酸漿豆腐:是指利用酸性漿水使蛋白質沉澱,凝固結塊,製作豆腐。初次製作酸漿豆腐,原料可以選擇白醋、檸檬汁,沉澱後析出的清的漿水舀出來儲存,漿水裡面的乳酸菌發酵變酸,可以再次製作時使用這些酸漿來點漿制豆腐。白醋或檸檬汁與清水1:5勾兌,慢慢攪入豆漿中即可。滷水豆腐:滷水豆腐用的是滷水點漿,鹽滷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溶於10倍清水,將滷水慢慢攪入豆漿中即可。滷水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都較強,被稱為老豆腐、北豆腐。北方的豆腐,大多是滷水點出來的。石膏豆腐:石膏豆腐用的是石膏水點漿。石膏豆腐質地軟嫩、細膩,相比滷水豆腐含水量高,顏色白,被稱為南豆腐。內脂豆腐:用葡萄糖內脂作為凝固劑做出來的豆腐就是內脂豆腐。內脂豆腐更軟嫩、細膩,含水量更高。好了,這些也是我做豆腐前學習的,基本都給大家總結出來了。可以根據個人對豆腐的要求,來選擇想要的凝固劑。其實,別看我說的熱鬧,我真正試過的,就只有滷水豆腐。我是北方人,愛吃的就是質地緊緻的那種老豆腐,所以我先買了鹽滷,實驗的第一種也是滷水豆腐。不過,製作豆腐的方法其實是完全一樣的,凝固劑雖然不同,但是手法學會了一種,一通百通哦!不信,你就跟著我一起試試吧!做豆腐所需要的原料和模具,淘寶都有銷售,購買也超簡單的!這是我做的第三塊豆腐,做第一塊時,攪拌過度,導致凝固物成渣狀,做出來的豆腐也跟豆腐渣似的。後來我又看了幾個影片,找了一些資料,第二次做的時候已經像模像樣的了。這是第三次製作,完全能入眼了吧!多圖詳解滷水豆腐的做法——滷水豆腐++++++彩椒豆腐丸做什麼東西都是這樣,多學習,多總結,多動手,沒有啥難的住你!
1、比例說明:幹豆與清水的比例一般在1:10,溼豆與清水的比例大約在1:2,用豆漿機制作的話,量不會大,用100克左右的豆子即可。鹽滷與清水的比例為1:10,攪勻後點入。
2、做好吃的豆腐,一定要用好喝的水。
3、豆漿一定要多過濾幾遍,這樣做出來的豆腐更細膩。做豆腐點滷水的適宜溫度為85度,如果用豆漿機做,等你濾好,溫度基本降下了,可以直接操作,如果是先過濾後煮開,就一定要等降溫才能做。
4、每500ml豆漿,放1.5克鹽滷。鹽滷與清水比例:1:10。
5、彩椒可以儘量準備多點顏色,更好看。
5、攪入時要輕輕地,不要太大力,太快速,一勺一勺的,慢慢攪入,看到絮狀物時就停止就可以了。
6、出現絮狀物後,略加熱,凝固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