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漫銷魂。衷腸事,託何人?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這是宋人晏殊在花甲之年,為一歌女所作的《山亭柳》的下闕。
六月的天氣,忽雨忽晴,雨水透著陽光被風捲起,在空中撒出一片彩霧,雨的聲音,揮霍著略微狂暴的自由。在這樣的天氣,念這樣的詞,似乎也隨了歌女的羅巾,沾染了淚水的氣息。
宋,是一個婉約的年代,他們的瓷器,詩詞,總是透著微妙。晏殊一生為官卻也難逃晚年顛沛流離,想象一下被貶官的宰相,六十餘歲,在酒宴上聽著伶人高歌,感慨的卻是衷腸無處託付,知音無處尋覓。
或許我的一生亦會是流動的一生,而顛沛流離卻又像是《陽春白雪》的召喚,在有限的時間中唱著我的《陽春白雪》,將自己的一念一作滲入平凡的生活,在平凡的矛盾中為一切設想建立空間。在這空間中等待懂得它的人的到來。
麵包其實很普通,它是一種日常生活,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可能都需要它,甚至有時候它遠不如一些美食影片或者雜誌中那麼光鮮漂亮,它平凡,或許平凡得就像大街上的路人,但正如路人有千面,每一種麵包亦有著自己的性格,有了性格的麵包,就像年代久遠的木器,散著光亮質樸的手澤。
生活中有晴朗有陰翳,這是生活的生動,每個人有自己的癖性,這是人的生動,而一個美好的麵包,包裹著面對生活的動力,才是它的生動。你吃完麵包,有力氣去清除生活之垢,能將生活中的沉鬱拂去,在季節的變換中,體會日常之美。
我生性散漫,卻又迷戀歷史的深邃與傳統的繁複。不喜歡被大眾傳言中的生活習慣所束縛,做麵包總希望自由依著性情而為,沒有過於條框的講究;又想追求技藝上的工整,避免粗糙拙跡。我的生活寡淡隨性卻希望麵包熱烈綻放。就是這般,生活看似沉默,卻又時時發出矛盾碰撞出的悶響。
陽春之曲難在曲高和寡,一旦有人相和,夫復何求?
我好好地生活,你慢慢地來,但一定要來。到那時,我們在鄉間做著包~江湖不再瀟瑟,殘杯冷炙也有了百千滋味。
今天與你分享我家魔性的辣味麵包“辣椒小土豆”。用法式麵糰包裹辣椒小土豆和芝士,新鮮出爐趁麵包還脆,芝士未涼,咬下一口~十分滿足。
水量來到80%的法棍麵糰,處理需要一些經驗,有些細節講起來實在是要鋪得太開啦,所以不在文章中贅述,不建議初接觸面包的朋友立刻嘗試,可以多做幾次其他麵包以後再來試這一款,祝大家好運。有問題可以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