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雁蕩山著名小吃---麥油煎(捲筒煎餅)的做法
15.5萬 熱度 52 收藏
宛如

  浙南甌越地區的父老鄉親在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 捲筒煎餅,樂清雁蕩山一帶的人稱之為“麥油煎”、“麥荷”、“錫餅”,粽子卻是在春節時吃。好像元宵節不吃湯圓,而是在冬至時吃湯圓一樣。他們吃“麥油煎”別有一番滋味,端午節中午,家家都燒一桌菜餚,有下酒菜也有捲筒餅餡料,全家人和親友一起,喝酒吃菜嘗麥油煎,熱熱鬧鬧。   吃麥油煎是農家“嘗新慶豐收”的一種民風。端午時節,正是當地麥子收穫的季節,也是上年的大米、番薯幹吃完的“青黃不接”之際。這時,農家開始以小麥為主糧。所以端午吃麥油煎,有“小麥嘗新”之意。

時間:1-2小時
食材
麵粉 1000克
炒米粉(主食) 適量
雞蛋韭菜絲 適量
豆腐乾絲 適量
鹹菜(雪菜) 適量
豆芽 適量
胡蘿蔔 適量
茭白 適量
洋蔥 適量
青椒肉絲 適量
適量
跳魚 適量
黃鱔絲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8
    取出 鏊盤(一種圓形平底鐵鍋)洗淨晾乾,在鍋底塗上薄薄一層菜油(這樣不會粘鍋)。把磨好的小麥粉加水揉捏成非常黏稠的粉團。再適量加水加油,調製成漿糊狀的粉糊,這時就可攤麥油煎了。    
  • 步驟 2/8
    這對粉漿的要求很高,掌握好面的稀稠、油的多少、鍋的溫度、翻的時間,才能攤出一張張又韌又薄的煎餅“麥油煎”來,如果韌性不夠,一包上東西就很容易破掉,如果皮太厚,吃起來口感就差很多。所以不是家家都能做好這個餅皮的,只有心靈手巧的婦女才能做得又香又軟。俗話說“麥油煎三個起頭難”。可見,做好這種小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步驟 3/8
    搭一個簡易爐灶,或用一隻缸爐,上面架起鏊盤,下面用小柴爿生火。當鏊盤燒熱後,用乾淨的布蘸一點菜油,在鍋面上抹一遍。然後,用手掌取一塊粉糊,從鏊盤外邊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往裡面抹圓圈,使鏊盤薄薄地粘上一層粉糊,用文火稍烙。一會兒,粉糊顏色由白色變成微黃色,邊上翹起來,就熟了。左手抓住輕輕往上一揭,一張大圓餅皮就做成了。這種餅像錫箔那樣薄,所以又叫“錫餅”,有的地方叫“薄餅”或者“麥塌荷”。
  • 步驟 4/8
    餅烙好了,接下來就是準備餡料的部分了。 
  • 步驟 5/8
    最基本的餡料通常有:炒米粉(主食)、攤雞蛋韭菜餅切絲、豆腐乾切絲、鹹菜(雪菜)、豆芽、胡蘿蔔絲、茭白絲、洋蔥絲、青椒絲、豬肉絲、白蝦、跳魚、黃鱔絲等等,各自單獨炒熟炒香,不能有水份。滿滿的一桌,葷素搭配,營養全面;不僅味美,顏色也非常好看。
  • 步驟 6/8
    吃的時候把餅皮攤在桌面上,把各種餡料夾進去捲成筒狀,所以也叫麥筒煎餅、麥塌鑊。
  • 步驟 7/8
    注意,要把餅皮的一端摺進去一小段,以免拿手上吃的時候漏出裡面的餡料。十幾樣菜餚經這麼一包,又香又軟,別有一番滋味。
  • 步驟 8/8
    成品特點:一口咬下去,山珍海味葷素美食全在嘴裡,那個鮮美無法用語言表達。
釋出於 2018-09-21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