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酸漿豆腐
10.6萬 熱度 96 收藏
宿命岑彤

心情故事

自制酸漿做豆腐是最綠色的豆腐了,酸漿豆腐是做豆腐過程中,盛出來的漿水,由自身的乳酸菌發酵作用而變酸即為“酸漿”,用酸漿點制的豆腐叫做“酸漿豆腐”,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漿,可以迴圈使用。 何謂酸漿,就是初次用釀造白醋製作豆腐後瀝出的汁水,俗稱漿水;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由自身的乳酸菌作用 而變酸,酸漿利用其含的乳酸來製作豆腐,規避了化學物品的汙染,減少了豆腐本身的寒涼性,又增加了有益菌的用途,又稱為綠色食品。酸漿制豆腐是利用豆腐發酵以後變酸的特點,利用PH值的不同使得蛋白質發生沉降,這也是傳統常用的方法,這豆腐一經發酵之後,最大的變化是產生出了大量的維生素B12,而人體要是缺少了維生素B12,就會加速大腦的老化。所以,我們要經常吃一些經過發酵的豆腐,這樣對預防大腦的老化和老年性痴呆症是有好處的。 用酸漿做豆腐的原理類同於用“引子”或“麵肥”來蒸饅頭,沒有任何新增劑和化學物質,可以說“原湯做原食”,所以酸漿豆腐是“綠色環保的豆腐”。真正的綠色食品、健康生活! 做豆腐簡單主要就是泡豆、磨漿,煮漿,點漿、壓榨這幾個程式。做豆腐的關鍵就是酸漿的發酵了,酸漿的製作,點漿時候的變化,將上次的漿水保留髮酵,下次用來點豆腐即可。 我做完豆腐,每次稱一下,黃豆豆腐,250克黃豆可以做出豆腐680克---770克左右,就是一斤黃豆出2.7斤----3.1斤豆腐之間。 第一次做的酸漿豆腐,留的酸漿有點少,點漿後,豆漿剛剛有一點反應,沒有辦法就勾兌了一點白醋點漿,才把豆腐做好,第二次又多留了酸漿水,這次試驗了酸漿豆腐很成功,做的豆腐很嫩、很香很好吃,會做酸漿豆腐了,再也不要吃那些化工原料做的豆腐了,原汁原味真正的綠色食品哦。 做了酸漿豆腐成功後,很興奮的,用酸漿點漿的時候,豆漿發生變化的那一刻,我真的感覺到很神奇,很有成就感的,呵呵,我把我做的過程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哦,呵呵,水平有限,寫了兩天啊,才鼓搗出來

食材
黃豆 250g
白醋 25ml
2500ml
烹飪步驟
  • 步驟 1/13
    將黃豆浸泡一夜,豆水重量比為1:3,泡好的黃豆約為原來的2倍,夏季6—8小時,春冬季12小時左右,如浸泡時間過長會影響出漿率。
  • 步驟 2/13
    我用的飛利浦料理機,將泡軟的黃豆加入2500克水(幹豆和水的比例是1:10以內),為了提高出漿率,我都是磨兩遍,
  • 步驟 3/13
    備好功率豆漿的布袋,將打好的生豆漿倒在布袋中,用手把豆漿擠出,過濾後的豆漿放在鍋內,紗布最好是密一點的那種,過濾不好煮漿時容易糊鍋底,如果紗布不密,就要過濾兩遍
  • 步驟 4/13
    過濾後的豆漿放在鍋內煮開,將表面的泡沫撈出,豆漿煮開後還要繼續小火煮五分鐘左右,把漿煮透煮香,注意一定不要離開,要看著鍋以防溢位
  • 步驟 5/13
    初次先用25克的白醋加上50克的清水,攪均兌成酸滷。煮好的豆漿關火,降溫到80度,加入450克左右冷水至鍋中,加好後我都是測一下溫度,剛好80度的,將兌好水的白醋分三到五次倒入鍋中,此時用湯勺在鍋中慢攪、輕攪。將分散的蛋白質團粒 凝聚到一起。當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沉澱物並且與水分離就可以了,點好後要保溫靜止20分鐘左右
  • 步驟 6/13
    留酸漿就可以用湯勺將鍋中的清湯舀出下次所需的點滷的量,250克要500克左右的酸漿,做為酸漿備用,放在有蓋的的瓶子發酵,存放48小時左右時間即會變酸,這種變酸了水才是 真正的‘酸漿水’在下次做‘酸漿豆腐’時,用這種‘酸漿水’以1:1的比例加入清水勾兌,即可再做‘酸漿豆腐’了。酸值過度,就不能用了,時間稍長就會產生雜菌,而產生異味。現在的溫度發酵3天,我家溫度比較低,放在暖氣旁,用筷子沾一點嚐嚐酸度
  • 步驟 7/13
    準備一個可以濾水的容器,這是裝麵醬的盒子,下面打眼
  • 步驟 8/13
    可以濾水的容器,鋪好乾淨紗布蓋好紗布
  • 步驟 9/13
    點好的豆花
  • 步驟 10/13
    將豆腐花舀到紗布內
  • 步驟 11/13
    把豆腐花鋪平,用紗布裹好,上面蓋上,蓋子要比模具小一點,
  • 步驟 12/13
    上面用重物壓住以利於把水擠出,壓20分鐘左右,壓豆腐的時間和力度根據個人的口感來決定,喜歡吃嫩的就少壓一會
  • 步驟 13/13
    留出酸漿,做好的豆腐沒有一點酸味,比例很重要,自己做食物即省錢又放心,好的酸漿是很酸、微黃、透明、清香的液體,渾濁的就是壞了。
小貼士

黃豆夏天浸泡5-6小時,冬天浸泡10小時以上。

點漿溫度一定控制在80度-90度,

釋出於 2022-03-18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