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陳州,雖地處中原,卻極為難得的擁有了萬畝湖水,成為中原水鄉,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於是,來古城遊覽朝拜,不吃陳州魚,等於是沒來古城。現在來陳州吃魚,早已失去原有的古樸韻味,各家魚餐館極具商業化了,記得當年的魚餐館,不過是東湖邊的一個棚戶,棚下襬幾張簡陋的八仙桌和長條凳,有客人來,店家隨時張網去湖中捕撈,做法也不復雜,最主要的調味品是醋,不過就是在鍋中煎一下,添上水燜一會,雖然簡單,但在家中做出的味道,就是無法和漁民做的相媲美。陳州魚種類不復雜,但現在為了迎合客戶口味,增加了不少品種,當然這些品種便不是出在龍湖了。龍湖最常見的魚是鯽魚,陳州的鯽魚因著孔子厄陳時留下的典故,是與其他地方鯽魚是不同的。在陳州南湖半島上有一弦歌臺,是後人為紀念孔子而建的。當時孔子輾轉於陳蔡之間,陳蔡兩國的大夫們聽說楚國要聘用孔子,擔心會對小國造成威脅,便派人把他們圍了起來,既不讓走,也不給飯吃,整整7天,許多弟子都病了,而孔子仍舊講學詠誦。正當孔子等人絕糧七日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條几尺長的大鯽魚自動跳上岸來讓他們煮著吃,救了孔子師生的性命。從那以後,南湖鯽魚後代個個都是金鱗閃閃,傳說這是龍王所賜,因鯽魚捨身救聖人。如果金鱗鯽魚放到別的水裡,不到半天就會失去金色。這就是陳州鯽魚不同於其他地方鯽魚的地方。早些時候,到陳州吃魚,配在魚湯裡有一種陳州獨有的蒲菜,孔子厄陳時,看湖裡生長一種現在叫蒲的植物,就拔出來,上邊的綠莖不能吃,而下邊的蒲根細膩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就和弟子們吃蒲根,一連七日,孔子和弟子們就靠蒲根生活下來。現在,這種蒲根叫“聖人菜”,涼拌、紅燒味道都很美,成了陳州城各大餐館裡一道特色菜,有客人從遠方來,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正因為大肆的吃這種菜,龍湖的蒲子大面積減少,現在能見的只有東湖裡還有,處於生態保護,幾年前政府已經明令禁止吃這種蒲菜,除了漁家自己還能享用,現在即使當地人,也無法吃到蒲菜了。野生鯽魚在商家是很難吃到的,金色鯽魚湖邊漁家那裡還可以看到,但我今天在超市買來的,絕對是外面運輸過來的,明顯的是黑色的魚鱗。就著歷史的味道舉著,品嚐歷史遺韻。
用這種手法制作出來的魚味道是十分鮮美的,煎燜魚製作好雖然是十分簡單,但還是有要點的,第一,一定要用新鮮的魚,就是買來的魚是活魚,現宰現吃,不新鮮的魚不適合這種做法。第二不用鹽對魚進行醃製,保持魚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