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豆沙湯圓
19.2萬 熱度 189 收藏
一隻吃魚貓

湯圓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元宵與湯圓不同的是元宵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裡像雪球般滾動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較薄、表面是乾的並且沒有痕跡,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此種做法在北方比較盛行。南方多為湯圓則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麵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裡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湯圓餡含水量比元宵多,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包湯圓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擀麵杖。溼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做得好的湯圓表面光滑發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湯圓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分,很粘,不易儲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又有元宵節起源於漢朝之說,民間流傳著因周勃、陳平去除了呂室的勢力,而日子剛好為正月十五日,漢文帝為紀念此日,往後每年到民間與民同樂,並並把此日訂為元宵節,至漢武帝時、司馬遷在太初曆中把元宵節列為民間節日之一。盛於隋宋,有“宋時湯圓隋時燈”的說法。

時間:10-30分鐘
食材
糯米粉 500g
豆沙 200g
烹飪步驟
  • 步驟 1/11
    把糯米粉放進盆子裡
  • 步驟 2/11
    再中間澆入剛剛燒開的適量熱水
  • 步驟 3/11
    然後用手把糯米粉和成團
  • 步驟 4/11
    取一小塊米粉團,搓圓
  • 步驟 5/11
    然後在手心裡壓扁
  • 步驟 6/11
    把豆沙放在中間
  • 步驟 7/11
    再次包起來搓成圓形
  • 步驟 8/11
    在鍋裡把水燒開
  • 步驟 9/11
    加入湯圓
  • 步驟 10/11
    用大火燒至湯圓熟
  • 步驟 11/11
    待到湯圓浮起來即可
小貼士

注:如果不喜歡太甜的豆沙的話,也可以用芝麻或者肉來包

釋出於 2020-02-21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