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飯、豆漿、油條、大餅一起被稱為上海傳統早餐的“四大金剛”,而這“四大金剛”中,最讓我有回憶的就是粢飯糰。記得上學那些年,經常會在去學校的路上買一個粢飯當早餐。賣粢飯的老奶奶,手拿一塊白色的紗布,先在清水裡浸溼後輕輕絞乾,然後開啟放米飯的木桶,舀一勺米飯在紗布上攤開,刮上白糖和黑芝麻粉,把一根油條折成三折放上去,這些全部放好,輕輕把紗布捲起來,抓住兩端用力擰幾下,再開啟,一個熱氣騰騰紡錘形狀的粢飯糰就做好了。記得特別在冬天的早晨,手握一個溫暖實在的粢飯糰,邊走邊吃,那個滋味是到如今都會時時想念的。我們那邊偏好吃甜,所以我家鄉的粢飯和上海的粢飯在口味上有很大不同,一般都是做成甜的。而我覺得糯米的主食做成甜的,會更能體現出糯米的香味呢。
這個作為早餐也是屬於快手型,隔天晚上煮好米飯,準備好材料,第二天早上起來熱以下,把所有食材組合包起來就OK,兩三分鐘就能搞定的。
1.米一定要提前泡好,這樣米才容易打爛。
2.腸粉的醬油最好要自己調過,如果用整瓶的醬油會死鹹死鹹。
3.每一次用米漿都要掏底把米漿攪拌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