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猴頭菇鮮味玉米排骨湯
7.9萬 熱度 27 收藏
今天喝奶茶了嗎

猴頭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這種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3釐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幹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釐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簡介

  猴頭菇是一種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長在麻櫟、山毛櫟、栓皮櫟、青剛櫟、蒙古櫟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樹蟲孔中,懸掛於枯乾或活樹的枯死部分。野生菌大多生長在深山密林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很少見到。

  猴頭菇是食用蘑菇中名貴的品種。野生猴頭蘑多生長在柞樹等樹幹的枯死部位,喜歡低溼。東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肅、陝西、內蒙古、四川、湖北、廣西、浙江等省(自治區)都有出產。其中以東北大興安嶺,西北天山和阿爾泰山,西南橫斷山脈,西藏喜馬拉雅山等林區尤多。

【營養分析】

  1.猴頭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一種優良食品;

  2.猴頭菇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調節血脂,利於血液迴圈,是心血管患者的理想食品;

  3.猴頭菇含有的多糖體、多肽類及脂肪物質,能抑制癌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和治療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惡性腫瘤;

  4.猴頭菇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多糖體,能助消化,對胃炎、胃癌、食道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療效令人矚目;

  5.猴頭菇具有提高肌體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緩衰老

【食療價值】

  1、藥性

  性平、味甘。利五臟,助消化;具有健胃,補虛,抗癌,益腎精之功效;

  主治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暈、陽痿等病症。年老體弱者食用猴頭菇,有滋補強身的作用。

  2、成分

  含揮發油、蛋白質、多糖類、氨基酸等成分。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體外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其脫氧核酸的合成,阻止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和尿嘧啶核苷酸的摻入,其作用強度與其濃度有關。

  3、用途

  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現代又用於神經衰弱;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食管癌、胃癌、腸癌等消化道腫瘤。

  4、用法

  夏、秋季採收;人工培育的子實體待菌齡至3個月左右長成時取下。曬乾用,或用鮮品。煎湯,煮食等。

  5、適宜人群

  低免疫力人群,高腦力人群;對菌物食品過敏者慎用。嬰兒和老人均可食用。

  有心血管疾病、有胃腸病的患者更應食用猴頭菇。

  在過去猴頭菇一直都是野生的,多產於大山林中的廕庇處。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到深山密林裡採集野生猴頭菇作為食品和藥物的習慣。據說,至今在河南伏牛山一帶的群眾中還流傳著唐代士卒在山林中採食猴頭菇的故事。

  選購猴頭菇:新鮮時呈白色;乾製後呈褐色或淡棕色。現在一些人工栽培的猴頭菇,以形體完整、茸毛齊全、體大、色澤金黃色者為主要標誌。

  

【猴頭菇的泡發方法】

幹猴頭菇適宜用水泡發而不宜用醋泡發,泡發時先將猴頭菇洗淨,然後放在熱水或沸水中浸泡3個小時以上〔泡發至沒有白色硬芯即可,如果泡發不充分,烹調的時候由於蛋白質變性很難將猴頭菇煮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將猴頭菇泡發好了,在烹製的時候要加入料酒或白醋進行煮制,這樣做可以中和一部分猴頭菇本身帶有的苦味。

時間:1-2小時
食材
猴頭菇 150克
玉米 1根
金針菇 50克
花菇 3朵
豬小排 350克
胡蘿蔔 30克
枸杞 10-15粒
枸杞葉 50克
香蔥 2顆
薑片 3-4片
適量
雞精 4克
白胡椒粉 4克
料酒(焯水用) 15毫升
烹飪步驟
  • 步驟 1/9
    豬小排清水浸泡1小時,泡出血水,中間換3-4次水,洗淨備用
  • 步驟 2/9
    猴頭菇洗淨切片,玉米洗淨切段,金針菇去蒂,花菇洗淨去根切片備用
  • 步驟 3/9
    枸杞葉洗淨,薑切片,蔥打結備用
  • 步驟 4/9
    排骨冷水入鍋,倒入15毫升料酒
  • 步驟 5/9
    水煮開後撈出
  • 步驟 6/9
    排骨備用
  • 步驟 7/9
    枸杞清水泡發
  • 步驟 8/9
    熱鍋倒入適量色拉油,放入薑片
  • 步驟 9/9
    倒入排骨
小貼士

1. 新增熱水,水量一次性加夠

釋出於 2018-06-07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