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caipu logo
翻糖蛋糕惜別
3.1萬 熱度 168 收藏
裘茂實報

我們先來學學翻糖的基本知識: 翻糖音譯自fondant,常用於蛋糕和西點的表面裝飾。是一種工藝性很強的蛋糕。它不同於我們平時所吃的鮮奶油蛋糕,是以翻糖為主要材料來代替常見的鮮奶油,覆蓋在蛋糕體上,再以各種糖塑的花朵,動物等作裝飾,做出來的蛋糕如同裝飾品一般精緻、華麗。因為它比鮮奶油裝飾的蛋糕儲存時間長,而且漂亮,立體,容易成形,在造型上發揮空間比較大,所以是國外最流行的一種蛋糕,也是婚禮和紀念日時最常使用的蛋糕。

為了完成我的翻糖蛋糕, 我在網上直接購買: 1、翻糖糖膏/糖皮:一般用來做覆蓋蛋糕的糖皮。2、甘佩斯:質地稍硬,容易造型,適合製作精緻花卉。3. 翻糖工具,主要是塑造不同造型時用。4. 翻糖染色要用專用的翻糖色素, 以你喜歡的顏色就行(顏色太多了, 也沒必要, 按照網上介紹的經驗, 可以就選了基本的三色: 紅,黃,藍)。

還有一些在家裡可以準備的: (1) 蛋白糖霜:一般我們可以在家裡自己製作,原料和過程都比較簡單;(2) 粉撲。用糖粉和玉米粉按1:1的比例, 自己製作一個粉撲,做糖花的時候可以用粉撲拍案板或者工作臺,就能防沾了。(3)粘膠: 用蜂蜜, 白蘭地等烈性酒都可以, 有的還說可以用清水(但我沒試過);

在網上學習,發覺可以借鑑的經驗, 1. 通常捏花朵動物的時候把翻糖糖膏和甘佩斯按照1:1或者2:1的比例混合起來用,一來降低成本,二來可以降低翻糖的延展性,也讓翻糖幹得快一些。2. 翻糖材料一定要用雙層保鮮膜包裹好,放在密閉的保鮮盒中,在避光的陰涼處儲存。否則會幹掉。幹掉就不能再用了。製作過程中也要注意,等待塑形的翻糖也要及時蓋好防止與空氣長時間接觸。3,操作前手上塗上白油,最好是固態狀的。豬油也可以只是味道略重。實在都沒有也可以用黃油,但是黃油的顏色會影響到翻糖的顏色。4、做好的翻糖成品放室溫等到乾燥變硬即可。不能放在冰箱裡,因為冰箱中有水汽,翻糖會吸收水分而開始溼潤。

  

這款蛋糕之所以叫它«惜別»,是因為三個老友在短暫的相聚後又要面臨著分離,特地做了三朵花(希望我們也能像它們常開不敗);在擺放的時候就很糾結,我是不是不應該把它們分離呢?是不是太傷感了,最後我還是決定跟著感覺走,畢竟分離過後就是相聚,也希望下次我的主題是團圓。

時間:1-2小時
食材
翻糖糖膏 200g
甘佩斯 50g
140g
牛奶 100g
麵粉 170g
翻糖色素 適量
烹飪步驟
  • 步驟 1/53
    所需要的基本翻糖工具:不粘擀麵杖 五瓣花葉模具 樹葉模具 尖頭工具 圓頭工具 海綿墊
  • 步驟 2/53
    用糖粉和玉米澱粉(我將玉米澱粉用微波爐轉了兩分鐘)按1:1的比例混合, 自制個粉撲;
  • 步驟 3/53
    用甘佩斯和糖膏按1:1混合,揉均勻, 成糖花的製作的基本原料,用牙籤將紫羅蘭色素調入糖花原料中,每次一點點的加,每次加都要搓揉均勻;
  • 步驟 4/53
    調成自己想要的顏色就好, 放入保鮮盒中備用(記得要扣蓋);
  • 步驟 5/53
    取一個小圓做成花芯的形狀;
  • 步驟 6/53
    花芯做成後用牙籤從下部穿入, 三個花芯做好擺在一邊待用;
  • 步驟 7/53
    再取出一小塊原料擀成園片準備做花瓣,先用最小的花瓣模具在園片上按壓出形狀
  • 步驟 8/53
    將旁邊多餘的材料除去;
  • 步驟 9/53
    用小刀將花瓣間連線部分切開, 將暫時不用的花瓣用保鮮膜覆在上面放在一邊;
  • 步驟 10/53
    將準備製作的花瓣移到海綿墊上, 用圓頭工具延著每一花瓣邊緣擀壓; 點選填寫製作步驟和技巧點選填寫製作步驟和技巧點選填寫製作步驟和技巧
  • 步驟 11/53
    將花瓣翻一面,用圓頭工具從每一花瓣中心向花瓣外拉伸;
  • 步驟 12/53
    再將花瓣翻過來, 用小圓頭在花中心按個點;
  • 步驟 13/53
    在每一花瓣上粘上膠水(我先用的朗姆酒, 但發現不好, 後改用蜂蜜就粘的牢一些);
  • 步驟 14/53
    將穿了花芯的牙籤從小圓點穿過去;
  • 步驟 15/53
    將第一片粘在花芯上, 再將第三片, 第五片分別貼上去;
  • 步驟 16/53
    剩餘的片貼到剛固定好的葉片的兩片之間;
  • 步驟 17/53
    將貼好的花瓣倒立起來放著;
  • 步驟 18/53
    再拿一小塊, 擀成圓皮後再用稍大一點的模具按壓成花瓣,將按壓好的花瓣按剛才相同的步驟處理;
  • 步驟 19/53
    將花瓣穿入後每一片都先將第一片粘在其他兩片的花瓣之間;
  • 步驟 20/53
    將做好的花朵放在有凹進去的工具中(我是用到幾個瓶蓋);
  • 步驟 21/53
    再取一塊用甘佩斯和糖糕按1:1混合均勻的白色原料,用牙籤將綠色素調入其中;
  • 步驟 22/53
    每次一點點的加,每次加都要搓均勻, 調成你想要的綠色;
  • 步驟 23/53
    將綠色的糖花原料用不粘麵杖擀成皮, 用樹葉託的模具刻出小葉,
  • 步驟 24/53
    刷上蜂蜜膠水, 把它粘在每朵花的下面;
  • 步驟 25/53
    再找到大樹葉的模具, 壓成樹葉形, 用尖頭的工具先壓上一條樹直的主樹幹;
  • 步驟 26/53
    在用小尖壓個旁邊的分支桿。這是成型後的樹葉的模樣;
  • 步驟 27/53
    重新拿了點已調好色的紫色的糖花材料, 擀成大圓片後,用小花模具按壓成花, 我按壓了兩種, 有大有小;
  • 步驟 28/53
    在稍微大點的花的中央按壓下去, 沾上糖珠;
  • 步驟 29/53
    所有的糖花就準備好了, 放上一段時間(我是頭天晚上做的, 第二天再用);
  • 步驟 30/53
    將蛋黃打入盆中;
  • 步驟 31/53
    分次加入糖高速攪拌, 高速的攪拌全蛋液, 待到攪拌的發白後就降低點速度繼續攪拌;
  • 步驟 32/53
    將攪拌好的蛋液加入麵粉混合,注意從下向上挑;
  • 步驟 33/53
    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油攪拌;
  • 步驟 34/53
    將攪拌均勻的混合液的小部分倒入牛奶中攪拌;
  • 步驟 35/53
    攪拌好的混合液再倒回到全蛋液中攪拌均勻;
  • 步驟 36/53
    將攪拌均勻後的混合液倒入模具中, 預熱180度, 中下層40分鐘。
  • 步驟 37/53
    將做好的海綿蛋糕放涼備用;
  • 步驟 38/53
    用麵包刀去除蛋糕上面突出的部分;
  • 步驟 39/53
    將蛋糕表面整理成平面待用(我想著翻糖蛋糕都很甜, 就不再做中間夾心層了);
  • 步驟 40/53
    將軟化的黃油用攪拌器攪拌均勻;
  • 步驟 41/53
    將入糖粉;
  • 步驟 42/53
    再加入蛋清;
  • 步驟 43/53
    用攪拌器攪拌均勻;
  • 步驟 44/53
    取出一小部分放在擠花袋中待用;
  • 步驟 45/53
    將其他所有的奶油糖霜均勻的塗抹在蛋糕的表面及四周;
  • 步驟 46/53
    取出一部分糖膏揉捏到軟(手上可以適當的用些白油);用上面所交方法加入橙色色素進去, 直到你想要的顏色;
  • 步驟 47/53
    在案板上用粉撲灑點粉, 用不粘擀麵杖擀成圓形;(粉最好多灑點, 我第一次就灑少了沒把皮完整的揭起來)
  • 步驟 48/53
    將圓皮擀成大於整個圓加兩個高度的直徑(最好用尺測量一下,如小了覆蓋上去就很麻煩);
  • 步驟 49/53
    將蛋糕下墊起了, 使它下面有部分懸空, 好按照高度將多餘部分剪下來,用平整器將表面和四周都磨平;
  • 步驟 50/53
    移到最後的包裝底座上;
  • 步驟 51/53
    準備好的小花;
  • 步驟 52/53
    將剛才留下的奶油糖霜塗抹在花朵的底部, 用於粘連;
  • 步驟 53/53
    將所有的花朵按你要求擺放。
小貼士

1. 關於花朵:本想做玫瑰花來, 由於初次做造型與玫瑰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只能稱為花朵, 但這是熟能生巧的過程, 因此也不必太在意, 多練習就好。我的失敗之處在於:

1)玫瑰花的最初的花芯大了一些, 影響了花葉的包裹;

2)要注意花瓣的按壓, 一定要先壓第一片, 再壓第三,四片, 其他翻過來再按壓:

3)注意每帖一片花瓣應在前一層兩片之間;

4)剛我使用的粘膠用的朗姆酒, 發現還是固定的不算太好, 最後改用蜂蜜就好些;

5)每一花瓣還可以擀得再薄一些;

2. 蛋白糖霜: 我使用的是奶油, 蛋白, 糖粉混合攪拌,吃過以後覺得有點膩, 下次直接使用蛋白和糖粉攪拌試試, 會不會好些,,而且熱量也低一些;

3. 蛋糕體:

1) 傳統的翻糖蛋糕使用的海綿蛋糕,這種蛋糕的承受力比戚風蛋糕大, 但如果你不準備加層(就是說是單層)或在上面加很多的裝飾的話, 我建議還是用戚風蛋糕, 這樣口感好些;

2)其實海綿蛋糕我也是第一做,在網上找的方子,就是全蛋:麵粉:油:糖=2:1:1:1,牛奶可以適量加點。事實上我減少了糖的用量,也覺得不錯;

3) 朋友一起吃時, 也有人就喜歡海綿蛋糕稍硬的感覺, 所以蛋糕體還是因人而異了;

4.糖皮:

1) 擀糖皮時可以多撒上糖粉在墊上, 免得糖皮粘在面板上不容易揭起;

2) 糖皮儘量擀得薄一點, 那麼甜度就會好些;

3)鋪糖皮時可以借用不沾麵杖托起糖皮移動到蛋糕體上。

釋出於 2022-09-28
相關菜譜
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