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前後,姜薯就上市了。姜薯,只有在潮陽和惠來的部分濱海地區的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河溪鎮上坑姜薯。上坑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我婆家剛好就在河溪,所以姜薯自然就比別人吃的多了一點。姜薯可以用白糖和豬油來燜著吃,也可以像芋頭一樣做成返沙姜薯,還可以和豬骨一起熬成湯來吃,我卻獨愛那一碗姜薯甜湯。配上只有拜神的時候外面才有賣的脆紅丸,不光顏色漂亮,吃起來口感也很清香爽滑。紅丸在冬至的時候,潮汕人都會拜老爺,所以市面上有現成的紅丸賣,一般都是生粉做的,吃起來有點像QQ糖的口感,自己家裡也會做,但一般都是河粉做的,吃起來口感不脆。大多數家裡都是用來煮紫薯拜的,但我覺得紫薯漂亮的紫色把紅丸的顏色給蓋住了,還是配姜薯來得好看。
姜薯去皮後跟山藥長得很像,價格卻差兩三倍,市面上賣的大多都有去皮,但很多都是用山藥根部來假的。最簡單的區別方法是山藥的粘液粘了皮膚後會癢,姜薯去皮後也會有粘液出來,但粘皮膚後不會癢。就連煮出來的湯,都會“拉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