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栲栳栳是山西的一种特色面食小吃,也称为莜面窝窝。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制作而成,因其形状象“笆斗”而得名。莜面栲栳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人们赋予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嫁娶或逢节待客,多会制做莜面栲栳栳。莜麦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做法,既所谓“三生三熟”,从生莜麦到做成能吃的莜面制品,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莜麦收割下来脱下来的籽粒是生的,这就是“一生”。要将莜麦磨成粉,须先将麦粒炒熟,这就成了“一熟”。将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这就又成了生的了,这就是“二生”,莜面粉在吃的时候,要先和成面,和面时不能用凉水要用开水(当地人叫滚水),这就成了“二熟”。和好的面,要趁热制成莜面制品上笼屉去蒸,做成的鱼鱼或是窝窝坯子,又成了生的了,这就是三生,接下来就是猛火蒸熟,这就是三熟。这时莜面才真正能吃。
1. 开水烫好的莜麦面团再蒸熟,会比较容易成形。
2. 莜麦面团中加入少许植物油,做出的莜面栲栳栳表面会比较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