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說早在舜帝時期就已存在,而最早製作臘肉的初衷並不是因其味美,不過是為了利於長期儲存。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地及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雲南、四川等地域之別;以原料區分,又有雞、鴨、魚、豬、羊及其臟器之分,總而言之“四條腿的除了板凳,有翅膀的除了飛機,水裡遊的除了輪船”,海陸空所有可以食用的活物,只要是你喜歡的通通可以拿來製作。在清代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曾將臘肉帶到京城,進獻給慈禧太后享用。熱愛美食的慈禧在品嚐後對其臘味十足的口感讚不絕口,便詢問他臘肉的做法。劉坤一說:“每逢冬臘月農戶家殺豬宰雞,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趁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八角醃入缸中。待調料的味道都完全浸入,便用繩索串掛起來,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至幹即是。”慈禧聽得頻頻點頭不禁感嘆道:“美味在民間!”。最近在看美食節目時學到一種家庭快速自制臘肉的方法,步驟非常簡單,只需在原料上深深拉上幾刀,再加入適量的花椒鹽和高度白酒醃製,24小時後就會變得臘味十足呢。家裡正好有新鮮的雞大腿,三下五除二我麻溜兒的將處理好的雞腿放入冷藏室,一天一夜後就可以綁上棉繩掛在室外通風處晾乾嘍。北方的冬天十分乾燥,在颳著北風的大晴天,只要晾至一兩天就可以食用了呢。真的很神速吧,雖然時間短但口感確是家人一致透過的頂呱呱呢。明天就是元旦了,童鞋們還不快來試試這2011最給力的臘肉速成法,今天醃製上,正好在元旦假期就可以和家人一起美美的享用,這想當年連慈禧太后也讚不絕口的民間極品臘肉哦!
一.雞腿與食鹽的比例大約為10:1,切記鹽量不可過少。因為鹽對醃製臘味具有抑制細菌的防腐作用,如果鹽放得不夠,肉類變質會產生大量可致癌的亞硝酸鹽。
二.提前用牙籤在不易入味的表皮上扎滿小孔後在拉上幾刀,這樣不僅利於快速入味,也可以加速排出水份
三.加入適量的高度白酒是使雞腿在最短時間內產生臘味的重要因素,一箇中等大小的雞腿大約是倒入15克左右的高度白酒(一定要使用純糧釀造的高度白酒才可以)。
四.北方氣候多風乾燥,因此醃製好的雞腿掛在室外通風處,中等個頭的雞腿在晴天颳風的情況下大概3-5天的時就可以了;如果喜歡細嫩一些的口感,只晾至1-2天就可以洗淨上鍋蒸熟食用,臘味依然十足。
五. 食用臘肉要掌握一個原則,由於醃製臘肉過程中會有亞硝酸鹽生成,而且亞硝酸鹽在第3—8天會逐漸達到最高值,8天后開始衰減,15天后基本消失,所以一定要切記食用臘肉在醃製後3天內和20天后才是安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