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果蔬還是喝果蔬?時下,營養是個時髦詞兒。如何充分攝取食物中的養分,催生了新一輪的家電革命,或許,是相反,新一輪的家電革命,催生了人們對營養的要求。不管怎麼說,時下原汁機,蔬果調理機大行其道都是不爭的事實。無一不強調原汁原味,營養無流失。對喝果蔬一向沒甚興趣,喝得順暢,卻要洗機器。直到一臺強馬力料理機的出現。隨機附贈的《讓食物和運動成為您的健康良藥》開始讓人多了些思考。翻了兩遍,頗不以為然。其關於各種癌症疾患的蔬果汁用料相當豐富,隨便一數就十好幾種,倒是十分符合時下關於每日進食食物種類越多越好的建議。不過,那幾乎必不可少的甜菜根,只能讓人望汁興嘆。蔬果汁如果引起胃部不適或嘔吐,是因為其中的種子和卵磷脂,難道就沒有可能是對糊糊心存芥蒂的心理反應?一天三頓汁,早上喝剩的帶著上班喝,就不怕氧化變質嗎?而每日在強陽光下快走20-30分鐘,對於某些少見陽光多見雨的城市只是一種無法觸及的奢望。而每天必須有四次排便是因為大腸有4道彎?——這個因果關係是怎麼成立的呢?廢話一通之後,搞個果蔬汁,果多蔬少,是為果蔬。很難想象那十幾二十種蔬果種子+香料混搭出的味道。咱沒那麼多料,前日裡釀酒留了一小串赤霞珠,加上吃剩下的半個梨,再來點大黃瓜,一小根不辣的紅椒,湊成一桌,統統地連皮帶籽,打個稀巴爛。赤霞珠的顏色最美,然而,整個顏色很快變成一種難以描述的醬色,酶促褐變?還是各色混雜的結果?原本很期待那種細膩綿軟的口感,然而,不知道是因為量少,還是葡萄籽難以處理,最後的漿汁有一種細細沙沙的口感,相信那是被打到細碎的葡萄籽。或許,葡萄籽就沒法處理到極致的細膩吧?
投入蔬果應按先軟後硬的順序投料,以便於粉碎更徹底。
打好的果蔬可根據自己口味加糖調味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