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疙瘩是我的家常菜,不過是偶爾吃吃,這是傳承了小時候的味道記憶,也是記憶中不可忘記的味道。小時候每到四季交替之時,都是蔬菜最少的季節,媽媽就會買幾塊醬疙瘩,用辣椒炒、蒜苗炒、切絲用香油涼拌等,最讓我不能忘記的就是媽媽用粉條末炒醬疙瘩,那味道、那醬香的顏色,讓我至今難忘。媽媽做醬疙瘩炒粉條,其實很簡單,就是用豬油炒,加些小蔥花。那些年,也沒有太多的調味品,無非就是有醬油、味精這些簡單的調味品,可是媽媽做的菜卻特別的美味。每每提起這些,朋友都說,因為那個年代,肚子的油水都少,好吃的也少,不像現在,好吃的天天都可以吃到,甚至一天3次吃。所以再好吃的都感覺無味,也沒有那麼記憶深刻的美味。也許不止這些,那時候的家庭每天都是一大家子吃飯都自然而然圍桌而坐,一家人可以邊吃邊聊,可以是左鄰右舍的趣事,也可以是家人之間互相的善意調侃,還可以是看到的奇聞趣事。現在是快節湊的時代,這樣的“溫馨餐桌”少之又少,也就很難吃出美食的真諦。
這次的醬疙瘩可以不用去掉鹹味太多,因為粉條要吸引它的鹹味
喜歡吃辣椒的,可以多加芝麻紅油或者小米椒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