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
雖說也做了不少麵包,卻極少使用麵包機。對於麵包機制作麵包,實際上還是一片茫然。從來都不太在意麵包機關於歐包、法包、米包等等,在程式上的區分。總喜歡管麵包程式叫傻瓜程式:投料——摁鍵——收菜——吃——OVER。要多簡單有多簡單,傻瓜都會。麵包機說明書也從來都不會告訴你這些程式究竟有什麼差異。直到不經意間瞥見一句法式麵包發酵時間比較充分,而6800對自程式設計序的簡要說明似乎也從旁說明了那些總耗時看起來沒什麼區別的各類麵包程式,其差異或許是來自對各工序用時的不同控制。溫度或許也是一個方面,但卻無從推定。
由此,是否可以說,麵包機就是透過控制麵包製作各步驟的時間來製作不同風味口感的麵包?這其實很好測定:啟動不同的程式製作不同的麵包,並守在麵包機旁根據顯示屏的閃爍記錄下各程式在各步驟中所用的時間。不過,吃貨們在意的並不是資料,而是口感與味道。於是,問題就變成了,這些看似相差不大的食譜使用不同的程式製作的麵包,究竟有怎樣的差異?
當然是抽樣,哪有那麼多肚量去一一嘗試?就從程式一開始。——就食品配料表來說,第一順位的食材用量最大,是否可以就由此推測,排在麵包程式之首的歐風麵包受眾面最廣呢?不必東張西望去找所謂經典配方。就用柏翠6800標配食譜——既然它是為麵包機而生。選擇最小分量,縮短週轉週期。
其實看著這食譜還是挺猶豫——這20克糖與2克鹽,對於220克麵粉來說,究竟是顯得甜呢?還是鹹呢?幾欲減糖,終究還是按捺住,全方照抄。最後的結果是,既不顯甜也不顯鹹。事實再次證明,糖鹽互佐。
用麵包機制作麵包需注意投料順序,乾酵母放在最後,以免發酵時間過長,影響麵包口味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