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奶油” 常识、奶油分类、奶油/酸奶油/黄油/发酵黄油/buttermilk/奶酪/乳清/鲜奶/酸奶………奶制品的区别(自阅)
28万 热度 271 收藏
温柔的高韵祁

达人们勿喷,这篇是我自己看看的。里面的常识比较基础。(不过转载还请注明出处,毕竟搜集、整理资料也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食材
淡奶油 适量
黄油 适量
奶酪 适量
烹饪步骤
  • 步骤 1/70
    1、淡奶油~别名:稀奶油、鲜奶油(稀奶油也许含糖,但是淡奶油一定不含糖,使用时自行添加)注意,有些台湾版的书中把黄油(同样从“全脂牛奶”加工而来,主要在淡奶油的基础上提炼、发酵。约含90%的脂肪,为淡黄色固体状油脂,油脂!)也称作“奶油”,但它的英文对应的butter;而淡奶油的名称开头一定会有“淡、稀…”字样,且英文对应cream。注意区分。用于“打发、裱花”的淡奶油叫 Whipping Cream,相对于奶油的其他更多分类,如仅用于烹调的、不可打发的涂抹淡奶油。2、它的性状:乳白色/微黄色的浓稠流质液体/或半固体,带有独特奶香味。3、主要原料:全脂鲜牛奶(原则上,也可是“羊奶”)(特指 动物性鲜奶油)4、基本工艺:是“物理过程”物理分离(离心、搅拌、分层)质量较轻的乳脂肪球浮于上层,成为“奶油”提纯、浓缩。(鲜奶自此分离成:稀奶油和脱脂乳?)5-1、主要成分:水(约60%)、动物性奶油-乳脂(约40%)水包油的状态。(源自牛乳、无“棕榈油……植物油成分)脂肪含量30%~36%,乳脂含量越高~越易打发。注意:脱脂奶油中,脂肪含量8%~15%。But,脱脂奶油是什么鬼?!5-2、添加剂:成品稀奶油中常添加:乳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稳定剂(卡拉胶)、乳化剂……帮助奶油打发。6、营养价值:营养价值较高,富含维生素A、D、乳脂肪、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20:9:1)、胆固醇、钠、钾?、铜?…;人体消化吸收率达95%。但高脂高热,多吃易胖。综合营养(营养物质种类丰富性):全脂牛奶>淡奶油>黄油。(蛋白质、乳糖、矿物质、钙、磷……全脂牛奶中多)7、奶油的其他分类(根据乳脂含量不同):参见知识拓展一(分类一、分类二、)8、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含棕榈油、椰子油…以“氢化植物油”代替乳脂,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无法被消化代谢,对心血管极不利。(黄油也有“动物黄油/ 人造黄油”之分,后者同样不健康)9、淡奶油的存放:冷藏。冷冻容易冻伤,出现水油分离现象!
  • 步骤 2/70
    淡奶油“加工工艺”补充 一、
  • 步骤 3/70
    淡奶油“加工工艺”补充 二、
  • 步骤 4/70
    淡奶油:“营养成分”分析 一、
  • 步骤 5/70
    淡奶油:“营养成分”分析 二、
  • 步骤 6/70
    动物性鲜奶油:分类一、(根据乳脂含量)
  • 步骤 7/70
    以上两图来自百度文库:《淡奶油和鲜奶油》拓展知识一、【动物性鲜奶油】分类一、(根据乳脂含量不同):1、Half and Half Cream 半脂奶油(乳脂含量:12%上下)用于咖啡和低脂烘焙食物。2、Light Cream/Single Cream 淡奶油(乳脂含量18%~30%,常见20%左右)无法打发。3、Whipping Cream 打发用淡奶油/搅打奶油(乳脂含量:30%~36%左右)广泛用于烘焙领域。4、Heavy Cream 浓奶油/重奶油(乳脂含量:36%~40%)更浓的打发用奶油、浓搅打奶油,打发性能更好,打出的奶油更稳定。国外较常见。5、Double Cream 双倍奶油(乳脂含量:48%)英式搅打奶油或浓奶油。注意,很容易打发过度,质地非常浓稠。6、Clotted Cream 凝结奶油/德文郡奶油(乳脂含量55%~60%)制作工艺与普通奶油不同。英国人习惯将这种奶油与小圆饼一起享用。(文字部分:结合了文章~新浪博客《答疑解惑:Cream的不同分类》Jenny)
  • 步骤 8/70
    【动物性鲜奶油】分类二、根据“加工工艺……不同”1、 【酸奶油】Sour Cream即“发酵过的奶油”,和“牛奶”发酵成“酸奶”原理类似。制作工艺有三种1-1、奶油+普通酸奶发酵。1-2、奶油+发酵菌粉发酵。1-3、奶油+柠檬汁 不正规,仅为替代方案,也会有酸味。2、脱脂奶油??
  • 步骤 9/70
    拓展知识二、奶油、黄油、奶酪/芝士、牛奶(基本情况)……的区分辨析: Cream:奶油部分(上文已详述)
  • 步骤 10/70
    Butter:黄油1、别名:乳脂、白脱油。(部分书称“牛油”;但此牛油非彼牛油,注意区别“牛身上的油/牛的体脂”)黄油又叫"奶油"因为在国家标准里,它就叫奶油(参考GB 5415-1999)且只叫奶油(不叫稀奶油/淡奶油)黄油是通用的民间叫法。英文为butter(非cream)2、黄油性状:淡黄色、固体、油脂(是油脂!)有浓厚奶香味。28摄氏度,变得很软-可打发。34摄氏度,溶化成液体,不再可打发。3、主要原料:全脂鲜牛奶(也可 “羊奶”)(特指 天然黄油/ 动物性黄油)4、基本工艺:对牛奶/ 淡奶油进一步离心搅拌,用离心器剧烈搅动,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质膜破裂,乳脂肪从小球中流出。失去蛋白质保护后,脂肪和水分离,它们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变成淡黄色。这时“物理分离”上层脂肪,加盐并压榨除去水分,便成为日常食用的黄油,该过程也叫“白脱”。存在两种制作工艺:4-1、淡奶油-不发酵普通黄油+白脱奶(普通奶油普通黄油?)4-2、淡奶油-发酵发酵黄油+buttermilk(酸奶油发酵黄油?)家庭操作中:淡奶油-打发过度发生水油分离,得到上层是初步的黄油/ 下层 Buttermilk?淡奶油发酵与否黄油,剩下的都叫buttermilk?buttermilk为酪浆、酪乳?5、主要成分:脂肪90%、水<10%、其他物质<5%,油包水。脱脂黄油 脂肪41%~65%。但脱脂黄油是?6、营养价值:牛奶中的脂溶性营养成分都存在于乳脂肪中,因此黄油含极高的维生素A(远高于淡奶油中的含量,约750:340。补维A重要来源)、也富含维生素D(远少于维A)、少量维生素K、胡萝卜素(黄油黄色来源);富含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263: 118: 1)、富含胆固醇(心血管疾病、高血脂患者少吃)高热量(远高于巧克力)高油脂,适量食用。除咸味黄油富含钠,黄油中“矿物质”如钙…含量不高。“蛋白质”含量不高。“乳糖”含量少,适于乳糖不耐受。综合营养:全脂牛奶>奶油>黄油7、黄油分类:7-1、根据性状:无水黄油、酸性黄油。7-2、根据工艺:甜黄油、生黄油。普通淡黄油、发酵黄油。7-3、根据口感:8、天然黄油VS 人造黄油(植脂)
  • 步骤 11/70
    在28摄氏度+:软化,可打发。在34摄氏度+:融化,不可打发了。这个在做黄油饼干之类的还蛮关键,需要软化,而非融化。
  • 步骤 12/70
    根据1分类:含水量。注意一个新知识:【无水黄油】ClarifiedButter,又称AMF/无水奶油/纯净黄油。乳脂含量:约99.9% ,常温下不易融化。
  • 步骤 13/70
    根据2分类: 加工工艺
  • 步骤 14/70
    根据3分类: 不同口味
  • 步骤 15/70
    普通黄油(无发酵)VS 发酵黄油 一、
  • 步骤 16/70
    普通黄油 (无发酵)VS 发酵黄油 二、品质上:并无大区别!普通黄油:淡奶油(不发酵),直接提炼。发酵黄油:淡奶油(先发酵),再提炼。风味上:区别的主要所在。发酵黄油~有一股浓郁的发酵后的酸香。
  • 步骤 17/70
    普通黄油 (无发酵)VS 发酵黄油 三、【如何区分:普通黄油/发酵黄油】1、看产品配料表:1-1、普通黄油:巴氏消毒奶油、牛奶1-2、发酵黄油:巴氏消毒奶油、牛奶…+(发酵粉/酵母)2、看产地-大致推断:2-1、法国产-无盐黄油~多为发酵黄油(如总统、爱乐薇)2-2、其他地方产的~普通黄油;
  • 步骤 18/70
    Buttermilk 白脱奶、酪乳 1、名称:buttermilk、白脱奶、酪乳2、酪奶性状:浓稠、含有酸性物质,so带有酸味-酸酸的口感(类似奶酪味)注意,它并非酸奶!3、主要原料:全脂奶油(what about 脱脂奶油?)4、制作工艺:全脂奶油提取黄油后,剩下的附产物。加入菌种,经过“发酵”。(是~先奶油发酵,再提取/先提取,再发酵?)注意,它并非酸奶!5、成分特点:脂肪含量<远低于“普通牛奶”、且含有酸性物质(经过发酵的缘故)6、营养价值:7、使用范围:烘焙中代替牛奶,奶味足且能使成品松软。作为烘焙原料时,也可用其他物质粗略代替,如酸奶。
  • 步骤 19/70
    Buttermilk 白脱奶/酪乳 二、
  • 步骤 20/70
    Buttermilk 白脱奶/酪乳 三、
  • 步骤 21/70
    Buttermilk 白脱奶/酪乳 四、
  • 步骤 22/70
    Buttermilk 白脱奶/酪乳 五、
  • 步骤 23/70
    Cheese:奶酪1、别名:(意译)乳酪、干酪、(音译)芝士、起司、起士…2、奶酪性状:气味酸香、口感浓醇、固态(较干的)乳制品3、主要原料:鲜奶、乳酸菌种、凝乳剂、盐。(也可是 “羊奶”)(特指 天然奶酪)似乎不用一定是“全脂奶”4、基本工艺:是牛奶~通过【发酵过程】发酵的牛奶制品。【浓缩过程】去乳清/大部分水5-1、主要成分:乳酸菌(成品含量比酸奶中更高)、5-2、添加剂:凝乳剂(这算天然成分/添加剂?)6、营养价值:营养价值很丰富。富含蛋白质(因去除乳清,导致乳清蛋白少,生物学价值低于全乳蛋白质。另外,奶酪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so消化率极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乳糖:含量极少,适合乳糖不耐受、糖尿病患者…食用。脂肪-脂质(丰富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热量也高胆固醇-很低(对心血管疾病有利无害)、矿物质~如钙(含量很高,天然乳酪~是补钙的重要食品,且这些钙很容易被吸收。另外钙利牙齿,吃奶酪抑制龃齿发生)还富含磷、钠(奶酪有加盐,so注意钠的摄取量,钠与某些高血压疾病有关)钾、镁、铁、锌…总体含较高的~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很少。富含脂溶性-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D、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C几乎没有。其他如:叶酸、生物素…乳酸菌具有保健功能,维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平衡,防止便秘腹泻;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活力。总体说,是浓缩+发酵的牛奶,“乳中黄金”奶中之王,纯天然食品,老少皆宜,很棒!但其热量、脂肪都很高,适量食用!7-1、奶酪的分类:生奶酪、熟奶酪。新鲜奶酪、半软奶酪、软奶酪、半硬奶酪、硬奶酪7-2、奶酪丰富的品种:具体在后面列出。8、再制干酪:后期加工。添加剂多,营养价值低。
  • 步骤 24/70
    奶酪的名称、成分
  • 步骤 25/70
    奶酪:营养价值丰富
  • 步骤 26/70
    奶酪中:蛋白质消化率-极高
  • 步骤 27/70
    奶酪中:乳清少“乳清蛋白”少。酪蛋白多: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必须氨基酸:含量高
  • 步骤 28/70
    奶酪中:乳清少~乳糖也少(大多数“乳糖”随乳清排出)。乳糖不耐受、糖尿病患者……适合食用
  • 步骤 29/70
    奶酪:乳清少~水溶性维生素少。含较多~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含量极低
  • 步骤 30/70
    生奶酪的做法
  • 步骤 31/70
    熟奶酪的做法:比生奶酪多了“变硬变干”的过程。这里有补充:一位厨友提出异议,说生奶酪和熟奶酪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不加热,后者多了加热过程。但是我经过反复思考和对比资料以后,觉得,还是上面那句简单的话,熟奶酪比生奶酪多了“变硬变干”的过程,而不是有没有"加热"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请看步骤39、41图片上的文字)大意是:奶酪有个【成熟期】的概念,这是基本知识!(敲黑板)新鲜奶酪没有成熟期,现做现吃;软质奶酪有成熟期,做好要在特定环境下(如恒温恒湿)放一段时间才能吃,这个过程叫熟化;硬质奶酪也有成熟期,做好要在特定环境下放更加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吃,同样这个过程就是【熟化】,只是熟化程度更深。那么,这段内容不就是生奶酪和熟奶酪的区别么?生奶酪就相当于新鲜奶酪,没有熟化过程;熟奶酪就相当于软质奶酪、硬质奶酪,有熟化过程;这个熟不是用各种加热方式把它烧熟,而是细菌等成分长期慢慢变化、湿度、质感、风味……各方面慢慢酝酿成熟的过程。当然,各位来阅读这篇分享的厨友们,其实我们纠结这么多干嘛?又不是在研究食物论文,孰是孰非。说白了,对咱们来说,就是直白的——奶酪方子有没有、会不会做,做出来味道地道不地道…把这些搞定就好了。如果没有具体的做奶酪方子,我们纠结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都是空看。一般高级的奶酪都不家庭制作的,所以这些知识看看就散了吧。搞不零清又没关系的。
  • 步骤 32/70
    用牛奶制作奶酪:关键工艺之~酸凝乳(让酪蛋白凝集)(结合下面“牛奶”一章节中:酪蛋白使牛奶凝固的知识)
  • 步骤 33/70
    用牛奶制作奶酪:关键工艺之~凝乳酶凝乳(让酪蛋白凝集)(结合下面“牛奶”一章节中:酪蛋白使牛奶凝固的知识)
  • 步骤 34/70
    奶酪主要分类:新鲜奶酪、软质奶酪、硬质奶酪
  • 步骤 35/70
    新鲜奶酪:酸凝乳。未经过“熟化”过程,直接将牛乳凝固,去除部分水份洁白的颜色,柔软湿润的质感,散发着清新的奶香+淡淡的酸味,十分爽口。含水量较高。(补充:个人认为~新鲜奶酪和生奶酪就是差不多的东西,不同叫法罢了;那同理,熟奶酪就是软质奶酪和硬奶酪咯
  • 步骤 36/70
    新鲜奶酪:并不等于“酸奶”。新鲜奶酪:发酵菌种类和数量~无具体要求(如何在具体工艺中不一样??制作过程区别?)蛋白质含量更高(酪蛋白凝固),钙(矿物质溶于水,随乳清一起丢失)含量更低。
  • 步骤 37/70
    奶酪是个例外:表面长霉菌,却是可食用。
  • 步骤 38/70
    软质奶酪:酸凝乳+凝乳酶凝乳。含水量:新鲜奶酪>软质奶酪>硬质奶酪且它出模以后,不可直接食用。需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放置几周时间,称为【成熟期】
  • 步骤 39/70
    软质奶酪~成熟后才可以上市
  • 步骤 40/70
    硬质奶酪:凝乳酶凝乳。含水量更低,更干,质地很硬。
  • 步骤 41/70
    硬质奶酪:成熟期2~3个月,甚至达1~2年。
  • 步骤 42/70
    奶酪的基本:制作工艺鲜奶巴氏灭菌发酵剂发酵,产酸凝乳酶凝乳,凝集将凝块切片热烫法干燥 /乳清析出-分离再切小块,加盐(溶解蛋白质+控制细菌活性)凝乳入模、压干,即奶酪。翻转 冲洗 加油 裹包入库 熟化成品包装、贮存、上市
  • 步骤 43/70
    奶酪的基本制作工艺二、
  • 步骤 44/70
    奶酪的包装贮存:一、必须隔氧,防止长霉变质二、保持水分,维持其柔韧组织注意、奶酪一直在继续发酵(or熟化?)终究会变质,良好保存+尽快吃。
  • 步骤 45/70
    奶酪种类:极其丰富
  • 步骤 46/70
    天然奶酪 VS 再制干酪:——见【配料表】天然奶酪:巴氏杀菌奶(牛奶)、各种菌、食盐……成分很简单。再制干酪:奶酪、奶粉、稳定剂、防腐剂……配料表很长。
  • 步骤 47/70
    乳清 综述一、1、定义:2、乳清性状:淡绿色、半透明、液体。3、主要原料:鲜奶(牛奶、羊奶)4、基本工艺:生产奶酪过程中的副产物。5、主要成分:乳清蛋白、乳糖、磷脂、维生素、矿物质、免疫球蛋白…(各种可溶性成分)6、营养价值& 功能:低脂肪、低胆固醇。7、乳清的分类:8、生产应用:
  • 步骤 48/70
    乳清综述二、鲜牛乳中含有:2.8%的酪蛋白+0.7%的乳清蛋白。
  • 步骤 49/70
    乳清综述三、生产工艺鲜牛乳中:大部分脂肪+酪蛋白奶酪剩下的副产品,即乳清
  • 步骤 50/70
    乳清综述四、成分及营养价值乳清蛋白:溶解性好,且含有更高的“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是黄金标准。乳清蛋白: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氨基酸组成~最接近母乳成分,高营养-易消化。“支链氨基酸”含量 ~天然食品中最高!乳清蛋白:包含一大类…蛋白质,互相影响。乳清蛋白:含有许多功能性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
  • 步骤 51/70
    乳清综述四、成分及营养价值乳清中:低脂肪、低胆固醇!
  • 步骤 52/70
    乳清综述五、乳清产品的营养价值 & 食品中的广泛应用
  • 步骤 53/70
    乳清综述五、乳清产品的应用:乳清为原料生产“乳钙”(矿物质浓缩物)含有多种矿物质:钙、磷、钾、镁、锌、铜……)且比例与人体骨骼相近。
  • 步骤 54/70
    乳清综述五、乳清产品的应用:在酸奶、乳制品领域。
  • 步骤 55/70
    乳清综述五、乳清产品的应用:乳清在“再制干酪”中的应用
  • 步骤 56/70
    乳清综述五、乳清产品的应用:乳清在“乳源性运动食品”中的应用运动营养食品配料
  • 步骤 57/70
    乳清综述六、乳清的分类(根据~生产工艺不同):甜性乳清、酸性乳清、加盐乳清。
  • 步骤 58/70
    乳清综述七、乳清产品:也属于【乳制品】范畴。包括乳清/乳清粉/乳糖。
  • 步骤 59/70
    乳清综述七、乳清产品
  • 步骤 60/70
    Milk:鲜奶1、别名:2、鲜奶性状:混合物/乳浊液。3、主要原料:动物鲜奶,范围常见(牛奶,奶牛奶-牦牛奶-水牛奶…/羊奶,山羊奶-绵阳奶…)4、基本工艺:5、主要成分:以牛奶为例90%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蛋白(是乳清中的乳清蛋白么?)/酪蛋白,悬浮于水中,形成胶体脂肪:乳糖(溶于水)、矿物质(溶于水)。6、营养价值:7、鲜奶分类:巴氏杀菌奶、常温奶。全脂奶、低脂奶、脱脂奶;添加物(这就是所谓的“调制奶”么)如高钙奶……8、
  • 步骤 61/70
    牛奶成分:酪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上文图片~后续提到了:牛奶制作奶酪的两种重要工艺,酸凝乳、凝乳酶凝乳……具体见“奶酪”知识部分)
  • 步骤 62/70
    鲜奶分类二、根据成分 低脂奶、脱脂奶脱脂奶和淡奶油:是“同一生产过程”的同时产物么 / 工艺各有不同?
  • 步骤 63/70
    Yorgut 酸奶(发酵乳)大类:1、别名:酸奶、2、酸奶性状:3、主要原料:鲜奶(牛奶-奶牛奶-牦牛奶-水牛奶……/羊奶-山羊奶-绵羊奶……均可)4、基本工艺:添加~有益菌(发酵剂)5、主要成分:蛋白质、乳酸菌6-1、营养价值: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同时扬长避短,更适合人体。6-2、酸奶功效:7、酸奶的分类:凝固型、搅拌型、果味型。8、酸奶的储存:冷藏。
  • 步骤 64/70
    酸奶制作工艺:配料鲜奶、加糖、稳定剂……变性淀粉是嘛?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冷却搅拌包装后熟
  • 步骤 65/70
    制作工艺之:预热+均质。变性淀粉:预热时不可糊化、均质时颗粒结果不变
  • 步骤 66/70
    制作工艺之:杀菌同时,变性淀粉膨胀糊化,形成黏度。
  • 步骤 67/70
    制作工艺之:杀菌。容器、工具……蒸汽灭菌;原料奶……巴氏杀菌【以不破坏“牛奶原有营养成分”为准】灭菌时:为何要脱脂??
  • 步骤 68/70
    制作工艺之:冷却+接种+发酵变性淀粉:不被菌种降解,维持稳定。酪蛋白:变性凝固,与水形成三维网状骨架,凝乳状。
  • 步骤 69/70
    质量标准:优质酸乳外观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色,表面光滑,凝乳结实,组织细腻,质地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无气泡,酸甜适度,不得有辛辣味及其它异味。如果酸乳中有气泡或瓶盖上鼓或有辛辣味及其它异味,说明鲜乳在发酵过程中已被杂菌污染不能食用。如生产种(发酵剂)出现以上情况,坚决不能用于生产,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在适温下超时,乳凝很少、乳清分离,甚至不乳凝,出现大量悬浮物并出现臭味,说明菌种衰退严重或菌种已被杂菌污染,应停止使用。如菌种衰退,可把衰退的菌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进行提纯复壮,再进行繁殖,即可得到优良的生产种。
  • 步骤 70/70
    知识拓展三:其他易混淆的……“乳类产品” 炼乳、 淡奶(淡炼乳)
发布于 2018-09-16
评论
相关菜谱